很多事情,就是個尺度的問題。楊競有成立遼國的舉措,暫時堵住了群臣的嘴。不過楊競哪裡是吃虧的主,借著群臣都很興奮的時機,把擴軍三萬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殿下,您吩咐的從撫順縣石炭礦和修建運河的民工中招募3萬人,擴編6個架子旅的事情,目前人員已經招募的七七八八了”兵部尚書宋武自然看明白了楊競的心意,主動把這個事情說了出來。
“現在兵部所轄的五支邊軍中,其中遼東邊軍5個旅25萬人,軍部駐平安城;遼西邊軍25萬人,軍部駐山海關;遼南邊軍1萬人,軍部駐遼東郡安東縣;遼北邊軍25萬人,軍部駐遼西郡赤峰縣;遼中邊軍1萬人,軍部駐山海關”宋武把五大邊軍的人數和駐地報了一下。
“臣請旨,新組建6個旅的3萬人,該如何分配?”其實擴軍6個旅非常的容易,因為簡編旅的各級軍官都已經配備齊整了,隻要把兵員充進去進行,所以兵部尚書宋武才請示如何分配。
“這樣,這6個旅,遼中邊軍3個,遼南邊軍3個,以後五大邊軍,每個軍都是5個旅25萬人”楊競想了想,還是決定把這新擴編的6個旅,3個給遼中邊軍,3個給遼南邊軍。
畢竟遼南邊軍和遼中邊軍每個軍才兩個旅1萬人有些少了,而且這麼安排也符合目前的戰略需要。目前遼藩兩個戰略方向,關內和高句麗:遼西邊軍和遼中邊軍5萬人負責關內方向;遼東邊軍和遼南邊軍負責高句麗方向。
“大王此舉甚是妥當,如此一來,兩個戰略方向都得到了加強”吳晉分管兵部,也覺得楊競的布置得當。
“大王,臣建議,新組建的6個旅,其中2個為騎兵旅,2個為炮兵旅,2個為步兵旅,各大邊軍形成3步1騎1炮的配置”兵部左侍郎張雷說到。
張雷現在是徹底融入了遼藩,特彆是不久前,隨楊競參加了高句麗戰爭後,對楊競更是死心塌地。原來朝堂議事的時候,他都不怎麼發言,現在更是主動的出謀劃策。
遼藩的這五大邊軍,除了遼南和遼中邊軍外,都是3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和1個炮兵旅的配置。張雷這次想讓遼南邊軍和遼中邊軍也形成這個配置。
“張侍郎說的不錯”楊競滿意的點點頭,“軍隊就應該統一編製,五大邊軍保持同樣的編製還是很有必要的”
其實楊競穿越過來以後,並沒有改變什麼科技發展進程,就是簡單改進了一下火藥的配方,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推進科技發展的舉措。但是製度上的創新,楊競卻做了很多。也正是通過製度上的創新,遼藩的實力不斷躍上新台階。
“徐尚書,工部的火炮和騎兵裝具、戰馬是否滿足需要?”楊競又問向了自己的大舅子工部尚書徐文。
“回殿下,本次對高句麗的戰爭,繳獲戰馬15萬餘匹,馬匹足夠,另外工部武備庫中的輕騎兵的裝備足夠”徐文收斂心神立即說道。
“另外,工部現有神威將軍炮存貨80門,距離裝備2個炮兵旅所需的100門還差20門,工部抓緊趕製,年底前定能趕製出20門神威將軍炮”徐文也是第一次參加遼藩的朝堂議事,出乎徐文意料的是,遼藩的決策環境十分的民主,每個大臣都可以發表意見。不像大梁朝廷,群臣都小心翼翼的。
其實這次對高句麗戰爭,楊競還繳獲了15萬套重騎兵的裝備,不過這15萬重騎兵裝備,楊競是準備裝備給自己的親兵的,自然不會給邊軍。
對於徐文的表態,楊競還是很滿意的,自己的這個大舅子辦事很是乾練,看來可以委以重任,“很好,這件事就由你去辦,務必保證年底前邊軍的裝備到位”
徐文拱手答應下來。其實徐文也在觀察著楊競,作為魏國公嫡長子,未來的魏國公,徐文其實在大梁的地位很高,梁帝的九位皇子幾乎都接觸過,現在看來,還是九皇子楊競更勝一籌。
“看來咱們魏家還得早做打算啊,自己的兩個妹妹都嫁給了大王,真要是大王君臨天下,一定要支持自己的妹妹的孩子謀取大位,那樣以後的天子就有我魏家一半的血脈了”徐文心裡暗想。
能坐在這裡的,哪有白給的啊?都是思考幾年後,甚至十幾年後的事情了。吳晉臉色同樣陰晴不定,“既然王妃娘娘叫我一聲大哥,本官勢必得保證王妃的孩子、本官的外甥穩定的繼位”
餘成則是眼神飄向了窗外,不知道為什麼就想起自己那個才貌雙全的妹妹餘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