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競這人就是,十分在乎輿論的作用。楊競和餘成又詳細研究了一下輿論戰的策略,敲定一些重要的細節,楊競長出口氣,“李德全,從王府撥3萬銀元給敬中,這次輿論戰的花費不能小”
“大王,臣這輿論戰是禮部的職責所在,臣不能為大王分憂,已經很是慚愧了,怎麼再要內帑?”餘成十分的激動,立即起身跪了下來。
在餘成看來,這就應該是內閣和六部需要做的事情,楊競已經給指導的明明白白了,再讓楊競出錢,餘成臉上實在是掛不住了。餘成特彆看不上趙石,沒錢了就向大王要,靠,要是什麼都靠大王乾,還要咱們這些臣子們乾啥?
“敬中,你起來”楊競甚至親自扶了餘成一把,“這段時間,你做的,本王都看在眼裡。內閣那幾個人怎麼對待你,本王也看在眼裡,你受了些委屈。”
楊競說完,餘成直接是嚎啕大哭,因為餘成堅決查辦周明的案子,搞得吳晉和錢峰對餘成都有意見;加之貸款的事情,趙石也對餘成有了意見。內閣總共就三個大學士,全部對餘成有意見,餘成的日子很難。
加之餘成擔任尚書的禮部,還是歸趙石分管,楊競能想像的到,餘成申請經費的時候,趙石會怎麼刁難餘成,所以楊競才自掏腰包,撥了3萬銀元給餘成。
“這錢你拿著,不夠再說,本王再給你撥,你已經很難了,本王不想再看到你因為工作被上司刁難”楊競拍了拍餘成的肩膀、溫和的說。
“大王天高地厚之恩,臣萬死難報”餘成連連叩頭。其實楊競賞賜餘成那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那副字的時候,餘成孤臣的道路就算是注定了。
梁帝駕崩的詔書和太子登基為永安帝的詔書隨著一匹匹驛馬,傳到大梁九州八十一郡。底層百姓對這些改朝換代並不感興趣,因為除了遼藩,大梁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吃不飽,至於說誰當皇帝,這些百姓更不會在意了。
官員和士紳階層確實非常的在意,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利益問題,越來越多的士紳大戶意識到大梁要亂了,紛紛準備為自己的資產找一處避風港。
除了選邊站隊,投靠一位勢力強大的親王以外,很多士族也采取了兩頭下注的打法,主要力量投靠永安帝、晉王、齊王、燕王中的一位,還會派家族中的年輕子弟,帶著一部分資產,到遼藩生活。兩頭下注都說少了,多頭下注才是真的。這也是為什麼那190萬畝地能售罄的原因。
晉王楊華知道太子登基的消息後,立即召集自己的心腹議事,晉王府承運殿裡,晉王、劉靜、徐拱、狄英、徐盛、呂勇等人麵色凝重。
“這太子和他那個倒黴舅舅太無恥了,竟然把父皇駕崩的屎盆子扣在了九弟的身上”晉王楊華是破口大罵。本來局麵好好的,自己輕鬆的一招,讓太子陷入莫大的政治危機裡,現在倒好了,太子不僅擺脫了危機,還順利登基繼位了。
“殿下,當務之急,還是要早做打算為好。太子已經登基了,一旦時間長了,天下務必歸心,咱們還是要趁早行動”左長史劉靜立即說了出來。
劉靜等人和晉王乾的九族消消樂的事情,這個事情容不得半點差池,沒有失敗的選擇,必須成功。
“老九,你說說,咱們下一步該怎麼辦?”晉王楊華也知道到了關鍵時候,直接問道。
“殿下,臣有三策。上策,趁著黃河結冰,三萬騎兵直接渡河,繞過潼關直逼長安,然後突擊長安,宣布太子弑父,廢除太子的名位,您直接稱帝”劉靜惡狠狠的說。
“中策,守住風陵渡,內部整合三晉大地的各個勢力,積累力量,以待天時。一旦天下有變,咱們再出兵長安”
“下策就是向東征伐燕王,獲得幽州之地。一旦您擁有幽州、並州兩州之地,也能與太子對抗”劉靜展現出晉藩第一謀士的風采,直接說了上中下三計。
劉靜說完,晉王楊華和殿裡的眾人都有些沉默,其實都明白,上策是成功概率最大的,中策不過是延緩時間而已,時間目前看在太子一麵。下策是最不可能,除非遼王楊競出手,和晉王一起攻打燕王。
“殿下,臣以為,上策和中策並不矛盾,可以同時進行”狄英見氣氛有些凝重,不由的說道,“咱們一邊抓緊整合三晉內部的力量,一邊訓練騎兵,做好隨時突襲長安的準備,一旦時機成熟,就立刻行動”
不得不說,狄英還是水平在線了,他的建議非誠的中肯,要是讓晉王楊華立即下了突襲長安的決心也不現實。也得給晉王楊華一些思考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