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藩的工作會議也就是一天,正月十六這天結束以後,正月十七,各郡太守、各軍總兵就開始陸續返回各自的駐地了。分稅製改革讓各郡的太守都十分的興奮,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番。特彆是楊競最後表示,經濟搞得好的太守優先提拔,更是調動起了各郡的太守發展經濟的巨大的積極性。
襄平城南門外的十裡長亭,就成了送彆官員、詩詞唱和的首選地點。前方千華山翠屏疊嶂,後麵襄平城高大宏偉,右側衍水平原紅塵漫漫,這些進士出身的官員,在此留下了一首首的羈旅宦遊詩詞。然後又在漫天的風雪中,登上馬車,前往任職地任職,留下了一段段佳話。
駐外地的官員們散會了,大遼朝廷中樞的會議還在進行。楊競雖然看著那些政務就煩,但是這是年初,好多工作必須定下大方向,所以不得不強撐精神,和諸位內閣大臣、六部九卿眾官員議事。
“有些話人多的時候,本王沒好直說,現在就剩下六部九卿的官員了,本王有些話要講”一連幾天的會議,讓楊競十分的疲憊,楊競依靠在承運殿的寶座上,有氣無力的說。
“大王是否疲憊了些?可否先休息,明日再議事也好”吳晉有些關心的問。
“無妨,事情太多了,還是先說完吧”楊競擺一擺手,接著說道,“今年的主基調是與民休息,這裡麵的原因本王也是說的很清楚了,現在本王有一個問題,遼藩還有存糧多少?可否支持遼藩近20萬軍隊的食用?”
遼藩現在有邊軍125萬人,14個簡編旅7000人,地方守備軍1萬人,神策軍2萬人、羽林衛5000人,長林軍5000人,水師1萬人、鳳凰衛3000人,合計185萬人,加上各級官員、王府人員,總共20萬是沒跑的。
大家還以為楊競會說些彆的什麼事情,沒想到直接問到了糧食問題。這幾年遼藩耕地不斷增加,糧食產量年年攀升,一時間群臣倒也忽視了糧食問題。
趙石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大王,去年的農業稅征收5億斤,但是絕大部分賣給了襄平商號和以工資的形式支付給修建運河民工了。軍隊供應的軍糧還是以去年的餘糧為主”
現在遼藩撫順、阜新、鶴城三個石炭礦的工人和修建運河的民夫有30餘萬人,這些人口可是不生產糧食的,全靠購買糧食生活。加之將近20萬的脫產人口,和70餘萬的城市人口,遼藩280萬總人口中,隻有170萬進行糧食生產的純農民,這還是在從高句麗掠取25萬百姓的基礎上才有的數據,不然連150萬的農民都保證不了。
“大王,由於神策軍等王府親軍全部是您的王府出錢出糧供養,咱們先不統計。但說這兵部所轄的125萬邊軍、7000簡編旅士兵和1萬地方守備軍,共計142萬人。每人每天按照1斤糧食計算,一個月就需要426萬斤糧食,一年需要5112萬斤糧食”兵部尚書宋武出班說話了。
其實在缺少肉食的這個時代,一個成年士兵一天一斤米真的不多,更何況有些部隊還承擔著守備作戰、邊境巡邏的任務,吃的少他也乾不動啊。但是遼藩的每天1斤米的標準還是高的呢,大梁的主力士兵每天也就8兩大米。
現在群臣都有些反應過來了,原來大王擔心的是糧食問題。其實想想也對,整個遼藩能夠吃飽飯也就這一兩年的事情,真要是對外乾涉作戰,首先糧食就不一定能夠保障。
“鼎誠,你說說,截止到今年,咱們大遼有多少耕地?預計可以征收多少農業稅?”
“大王,目前遼藩現有耕地600萬畝,其中可以征收賦稅的是380萬畝,今年預計可征收農業稅6億零八百萬斤”這些數據都是在趙石腦子裡的,所以回答起來對答如流。
“大王,每年的商品糧至少需要4億斤,其實如此算下來,糧食還是相對緊缺的”吳晉明白了楊競的意思,所以直接替楊競把話題點了出來。
“長平說得有理”楊競點了點頭,“你們看,外麵的大學還沒有停,誰知道今年的雪會下多久。天道茫茫,又有誰能知道今年夏天是澇是旱?靠老天爺賞飯吃,這糧食產量就不穩”
“大王說得在理。襄平一地,雖然風調雨順的年景較多,但隔個十年二十年的,還是會有一次兩次的水災和旱災的”錢峰接話了,錢峰中進士以後就在襄平郡工作,至今已經工作了20餘年了,對襄平的氣候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既然如此,本王想著,還是要建立糧食儲備體係。具體而言,是軍糧和民糧兩套體係,具體的標準是:軍糧的儲備夠朝廷兵部所屬的各個部隊吃兩年,戶部所屬的糧倉夠遼藩百姓吃一年,按照這個標準執行”楊競給出了具體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