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完畢,楊競又招待了這些王府親信們吃了一頓飯,熱鬨一番後,楊競揮手讓他們散去,隻留下吳晉和餘成。吳晉和餘成都屬於橫跨王府和朝堂的人物,分彆同時擔任朝堂和王府的重要職務。
“孤有件事情,一直沒想到,正好你倆在,和你們商量一下”楊競喝了口茶,悠悠的說道。
“大王但說無妨,臣等必定竭忠儘力”吳晉笑著說道,餘成也笑,但是不說話,就是附和著點頭。
“是這樣,今年本王總體上想采取休養生息的總體策略,儘可能的發展農業生產,招徠人口。如果形勢可以,明年也想采取這個政策”楊競有些遲疑的說。
“但是孤不久前收到晉王二哥的一封信,晉王二哥自稱攝政王,討伐太子。他們晉藩想了三個方案,其中第一個方案就是率領主力騎兵,趁著黃河結冰,渡過黃河,繞過潼關,一舉殺到長安。二哥征求孤的意見,說實話,孤也不太清楚這個方案到底是否可行,所以和你倆商量一下”
其實晉王在信中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晉藩在采取行動前,晉王想把晉王妃和王世子,還有劉靜、徐拱等重要大臣的家眷送到遼藩,算是留個後路吧。
“九爺,其實臣有些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吳晉也是沉吟了良久,才斟酌著開口。甚至都稱呼楊競為九爺了,沒有稱呼殿下和大王。稱呼楊競九爺,表明楊競還是大梁的皇子。
“說吧,今天你倆可以直抒胸臆,不治罪”楊競擺一擺手。
“九爺,其實說實在的,太子繼位永安帝是名正言順的。無論是人家本身就有太子的名位,還是先帝日常的表現來看,皇位是屬於太子的,這個事情沒有什麼異議”吳晉一邊小心翼翼的看著楊競的神色,一邊說道。
“臣說句僭越的話,二爺起兵,本就法理不足。”吳晉的語氣是越來越小心,“按照政保司的情報,代表山東世族利益的王素,已經出任中書省中書令了,代表隴西貴族利益的李煦已經擔任門下省侍中了。這說明什麼,說明天下兩大士族已經選擇了太子”
真正的政治家是看趨勢的,吳晉可以算作是整個大梁最頂級的那批政治家了,對關內的形勢簡直洞若觀火。在吳晉看來,在天下士族都支持太子的前提下,晉王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具體到咱們大遼,大王和晉王殿下兄弟情深,庇護一下晉王的家眷未嘗不可”吳晉算是為這件事定了基調:就是有限度的幫忙可以,但是對晉王不是很看好。
楊競頻頻點頭,隨後看向餘成,“敬中,你說說”
“大王,臣以為,晉王殿下的策略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但時機似乎不對”餘成皺著眉說。
“哦?”楊競來了興致,“詳細說說”
“大王,天下大事的成敗得失,主要還是看實力。就像剛剛首輔大人說的,天下士族的支持,太子成功的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晉王殿下則缺少這種支持,支持晉王殿下的隻是並州一地的士族,體量還是太小了”餘成非常給吳晉麵子,言語之間非常恭敬。
其實晉王以一州之地對抗大梁朝廷,其實是很吃力的。彆說一州了,即使把幽州也加上,兩州之力也不見得是朝廷的對手。這也是晉王希望兵行險招的原因。
“但天下大事有時候,有時候也是有很多偶然的因素的。遠的不說,就說二十多年前,大梁代秦吧,就有很大的偶然性”餘也說到這,也看了看楊競的臉色,見楊競沒有任何不悅的神色,才放心下來。
按理說,20多年前,雖然大秦三征高句麗失敗,也不至於被當時身為統兵大將的梁帝起兵推翻,取而代之。當時梁帝就抓住了秦皇的禁衛軍驍果軍去漢中鎮壓教民起事的時機,才一舉攻進皇宮成功的。
楊競當然明白這段曆史,所以楊競才把羽林衛主力從霸江以南調回到自己身邊。楊競身邊最少的時候,隻有1000羽林衛,這其實挺危險的。現在5000羽林衛全部歸建,楊競的心裡安穩很多。
“你是說,二哥應該等待一個外敵入侵的時機?”楊競明知故問到
“大王睿智”餘成笑著說,“臣也是政保司出身,知道長安城附近有大梁朝廷直屬的左右威衛、神機營和天雄軍共計18萬大軍。且上次軍情司江水大人通報,河西鎮3萬精兵也被太子調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