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下主要有四股勢力,永安帝的大梁,晉王楊華的晉藩、齊王楊戰的齊藩、燕王楊棣的燕藩和遼王楊競的遼藩。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情報部門,也都在互相監視著對方。
新任錦衣衛指揮使的沈自山能力很強,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總算是把錦衣衛各項工作捋順了,錦衣衛又恢複了大梁第一情報機構的工作效率,齊藩的情報源源不斷的彙集到永安帝這裡。
得知金陵郡被齊王楊戰攻占的情報,永安帝差點沒昏過去。在痛罵了十幾個官員以後,總算是恢複了冷靜,“馮德寶,把三省六部的官員都叫來議事”
群臣到齊以後,永安帝先是讓沈自山通報了金陵郡的情況,群臣同樣感到震驚,他們也沒有想到,齊王楊戰的動作是這麼的快。特彆是他們得知齊王楊戰背後有遼王楊競的支持以後,更是感到十分的棘手,齊藩和遼藩不會聯合了吧?
“先管不了這麼多了,齊藩的反叛必須被剿滅”永安帝露出乾綱獨斷的一麵,開始直接發號施令,“兵部給李奇發去旨意,命令李奇在三月初一之前,必須發動對齊藩的進攻,具體怎麼打,他這個征東元帥說了算,但是必須儘快開戰”
永安帝現在是心急如焚,也由不得永安帝不著急,江南承擔了大梁一多半的賦稅,一旦今年年底前,收複不了揚州九郡,那麼大梁的財政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4萬長城邊軍到達以後,不再駐守長安,直接趕赴前線,歸李奇調度,參加到平叛的戰爭中去。算上這4萬邊軍,李奇就有了15萬大軍了,彆說15萬大軍掃平不了齊藩”
“戶部立即開始籌集糧草物資,必須保證這15萬平叛大軍的後勤給養,不能給前線的士兵拖後腿。這件事情,尚書令你親自負責”永安帝直接點了自己的親舅舅蕭炎的將。
這個時候蕭炎還能說什麼呢?隻能點頭答應。由於河北三鎮加上徐州鎮的反水和潰散,朝廷少了12萬大軍的給養負擔,在籌集軍需物資上麵,戶部現在反而更加輕鬆起來。
“全麵加強對各軍的監督,派出各軍的監軍,各級監軍由正負兩位監軍大臣組成,正職由門下省調派,副職從錦衣衛中調派,所有監軍統一由門下省負責”永安帝一改內侍監軍和禦史台禦史配合的傳統,直接從門下省和錦衣衛中間抽調人員,說明永安帝對大梁部隊的忠誠性已經產生了懷疑。
“另外,中書省草詔,在蜀地、隴西、豫州各招1萬兵,組成左金吾衛,由曹國公林烈統領,和左威衛一同宿衛長安”永安帝現在非常沒有安全感,長安城就隻有左威衛5萬大軍了,所以他直接下令組建3萬人的左金吾衛,和左威衛一同保護長安的安全。
永安帝甚至決定請出身體不是很好的曹國公林烈來統領左金吾衛,就是南鄭侯和滎陽侯的叛變,對他的刺激太大了。永安帝終於克製不住自己了,開始調兵遣將。
說實話,整個大梁並不是很正常。有時候,我們讀曆史書,總看見十萬大軍、幾十萬大軍,甚至上百萬大軍的記載。其實這是口徑的問題,所謂的10萬大軍,大部分都是後勤的工匠啊,運糧的民夫等人,真正的戰兵不會超過1萬人。
打仗的時候,征發幾十萬百姓,在少數戰兵的帶領下,號稱幾十萬,一擁而上,打勝了固然很好,打敗了就做鳥獸散。這也是為什麼古代打仗經常是十室九空、赤野千裡的原因。
但是大梁就不同了,說是一個鎮3萬大軍,那都是實打實的戰兵,後勤都不算上的。而且梁帝吸收前朝的教訓,兵力一直很是精乾,就是保留50萬左右的野戰軍,地方守備部隊都很少,這也導致了梁帝駕崩後,各路親王能夠割據自立的原因。
現在永安帝手中的軍隊,算上計劃改編的和新成立的,也就是長城邊軍10萬人,左威衛5萬人,右威衛5萬人,左金吾衛3萬人,東征兵團15萬人(神機營5萬人、河西鎮3萬人,天雄軍3萬人、長城邊軍4萬人),中州鎮、武昌鎮、四川鎮和雲南鎮各3萬人,長江水師3萬人,總計53萬人。
地方守備軍還剩下7位節度使,每個節度使率領的2萬地方守備部隊,總計14萬人。江淮節度使侯景自己叛變了不說,連同手下的2萬守備軍也歸了齊王楊戰,所以大梁現在就剩下7位節度使了。
“傳旨雲夢節度使和閩浙節度使守好各關隘,防止齊軍反叛軍南下和西進。調川東節度使2萬兵到長安,負責長安外圍的警戒工作”永安帝現在連地方守備軍都開始調度了,目的就是一個,集中一切力量去平定齊藩。
“尚書省今年要進一步減輕各地的賦稅,先按一成的比例降低。禦史台派出監察禦史去各地巡視,有落實不利的地方官直接就地革職,朕不希望在朝廷和叛軍決戰的過程中,百姓支持叛軍”永安帝最後下的旨意就是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