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鳳凰縣的鳳凰行宮,其實就是去年楊競征討高句麗時住過的一排石頭房子。後來楊競戰勝高句麗,取得樂浪郡,班師回朝路過鳳凰縣,覺得鳳凰行宮是自己的福地,又撥款了20萬銀元,重修整了一下鳳凰行宮。
現在的鳳凰行宮規模不大,但是裝飾一新。主殿就是鳳凰殿,麵闊七間,有東西配殿。主殿左側是梧桐閣,高9米,分三層,右側是玄鳴殿,麵闊五間,也有東西配殿。外圍則是高兩丈的宮牆。宮牆外500有兩排值房,是大內侍衛和隨駕大臣的居所。平時行宮留有10名太監和10名宮女值守,還常駐了50名大內侍衛保護安全。
到達鳳凰行宮以後,楊競自然入駐了主殿鳳凰殿,何知遠則是在此安頓了下來。劉林帶著10名大內侍衛外加原有的50名大內侍衛宿衛,霍山則是把100名羽林衛部署在宮牆外圍保衛。其實到了行宮以後,大家都長出了一口氣,畢竟楊競的安全有保證。而眾人也不再需要住帳篷了。
楊競在宮女的服侍下,舒舒服服的洗了個澡,然後就在鳳凰殿裡,開始寫寫畫畫。沒錯,楊競開始規劃遼藩的交通改造升級了。
在楊競的規劃中,遼藩會建立三條主乾官道。第一條就是北起安北郡的郡城安北縣,途徑依蘭郡郡城依蘭縣、龍江郡郡城龍江縣、鬆江郡郡城、襄平郡的撫順縣、本溪縣、本溪縣、襄平城、安山縣、遼東郡的蓋平縣、營州縣、複州縣和遼東郡郡城鐵山縣,全長3500裡。這相當於是從遼藩的西南角到東北角,一條對角線。
第二條是南起遼東郡的安東縣、經過鳳凰縣、襄平郡的通遠縣、襄平城、沈陽縣、遼西的阜新縣到赤峰縣,全長900裡。這是從南到北的一條乾線。
第三條就是東起本溪縣,經過襄平城、台安縣、盤山縣、錦州縣、淩水縣到達山海關,全程1300裡,這是一條從東到西的乾線。楊競想著,通過這三條管路,基本上可以控製整個遼藩。
當然了,這是第一期工程,第二期還會修建龍江縣到興安縣的官道、龍江縣到綏化縣的官道,綏化縣到興安縣之間的官道。最終的目標是把遼藩九郡全部連接在一起。
其實彆說第二期工程了,哪怕是第一期工程,楊競也感覺壓力山大。第一期工程中的本溪縣到山海關的官道其實都已經修建好了,都是土路,楊競單純準備使用水泥給這條官道進行硬化升級,就得不少錢。更何況鐵山縣到安北縣這3500裡還沒有完全修建好的官道呢,總投資說不上多少呢,楊競準備用10年的時間,完成這第一期的官道工程。
至於說第二期,就看財政情況了。其實修橋鋪路這種事情,總投資是很大的,回報卻是很慢,所以楊競也沒有辦法,畢竟他也不能超越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
路上的官道規劃好了,楊競又考慮運河的情況,今年10月份,鬆江郡到龍江縣的運河基本就能修通了。楊競準備開挖撫順縣到鬆江縣的運河,這段運河長300裡,如果這段運河開通,那麼從渤海就可以沿著遼水東進到沈陽縣和撫順縣,從撫順縣沿著運河可以到達鬆江縣、從鬆江縣沿著運河可以到達龍江縣、從龍江縣可以順著龍江到達依蘭縣、還可以可以沿著運河到達興安縣,遼藩就多了一條縱貫東西的水運線路。
這條水運線路的價值不言而喻,無論是將龍江縣等地的木材、糧食等物資運到王城襄平城乃至出海貿易,還是快速調動軍隊平定叛亂,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楊競無論如何都要把這條運河儘快貫通,哪怕是他自己出錢呢。
楊競的目標很宏偉,但是楊競也知道,以目前的生產力水平來看,缺乏大型的機械設備,運河可以在三年之內完成,官道怎麼的也得在十年之內了,即使不計成本的投入,至少也需要5年才能完成,時間真的很久。
這才是真正的穿越,在農業時代,任何一個大工程,施工周期往往都是以10年來計算的,甚至修建三十年五十年的都有,不存在穿越過後,就大殺四方,短時間內就把基礎設施都建設好。彆說在農業時代,即使在科技發達的現在,建設一條1000裡的國道(500公裡),也得一兩年的時間。
這還是建立在楊競作為一個文科生穿越,擁有超強的組織能力的基礎上呢,再加上楊競從幽州四郡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人口,才有可能實現。如果不是掠奪了4000多萬銀元加上170萬人口,這種工程楊競連想都不會想,那純屬是浪費時間。
巡視了這麼久的楊競也不覺得累,津津有味的在宣紙上畫著各種路線圖,同時回憶著各個地段的地質條件,儘可能的在圖紙上標注清楚。這麼大的設計量,一丈長的宣紙都沒有夠畫,楊競足足用了5張一丈長的宣紙,足足5丈(15米)長的宣紙,耗時兩天才把設計圖畫完。
該說不說,楊競在製圖上還是有一定的水準的,他畫出來的圖紙,比例清晰、數據詳細,比這個時代憑經驗施工要好太多了。最主要的是楊競掌握著這個地區最基本的地質信息,這就無形中為修建官道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