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的鳳凰行宮成了一個巨大的戰爭策源地,樞密院和兵部的年輕官員們,製定了一套又一套的作戰方案,然後又按照楊競,曾泰,宋武等人的意見,不斷的豐富完善。遼藩這次真是用上了全力,畢竟是國戰,馬虎不得。
內閣這邊,則是在玄鳴殿開始了後勤保障的細節完善過程,從糧食儲存,火藥趕製到乾糧分發,武器回收,都被設計出了多個方案,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擇優執行。方案製定的越細致,執行起來可能出現的偏差就越小。
“要把工作做在前麵,很多物資完全可以提前囤積。很多物資完全可以提前啟運,隻要是對打贏戰爭有幫助的物資,都可以往前線運輸了,不要等待,白白浪費時間”吳晉拿出了宰相的氣場,直接開始布置了工作。
民政上的事情,內閣權限很大。楊競本來也不是集權之人,所以吳晉作為遼藩的宰相,完全有權力調動後勤物資,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
幾天後,大遼王後吳青陽也來到了鳳凰行宮,住進了楊競的鳳凰殿偏殿。吳青陽也是個急性子,在楊競的同意下,直接召見了吳晉等人,對建立對高句麗戰爭的醫療支援體係作出部署。
遼藩現在的醫療體係很奇特,主要是以公立醫館為骨乾,私人行醫為補充的醫療體係。具體情況是在襄平城和遼藩九郡的郡城設置一家綜合公立醫館,其中襄平城作為大遼的王城和襄平郡的郡城,有兩所綜合公立醫館。
一般綜合醫館的命名就以當地郡的名字命名,比如襄平郡立醫館,鬆江郡公立醫館等等。襄平城還有一家大遼國立綜合醫館,這是由內閣出錢養著的公立醫館。
綜合公立醫館提供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四個學科的診療服務,全部的費用都是由內閣和各郡太守府出。百姓瞧病也是象征性的收取一定的費用,基本上可以說是免費。當然了,能夠提供的診療服務也是很有限,畢竟這個時代的醫療技術水平可以說的上是一言難儘。
除此之外,在各縣,每個縣還有一所次一級的公立醫館,也是以地區的名字命名,比如台安縣公立醫館,撫順縣公立醫館等等,這些醫館和郡裡的綜合醫館沒有什麼區彆,隻是技術力量薄弱了一些。
在各鄉鎮,則是有免費的中醫館。這個免費,也隻是提供10種免費的藥品而已,如果你得了這10種以外的疾病,還沒有錢看私人診所的話,那就是隻能聽天由命了。
但即使這樣,楊競和王後吳青陽也被譽為活菩薩了。要知道,在楊競就藩襄平前,整個遼藩百姓的平均壽命也就不到40歲,記住,這是平均壽命。楊競就藩以後,經過五年多快六年的統治,遼藩的人均壽命竟然突破了50歲。
當然了,這其中最主要因素是楊競推行的以土地改革政策為核心的各項經濟製度,讓遼藩的百姓能夠吃飽穿暖,免除食不果腹的困擾。要知道,即使在現在,大梁關內各地每年餓死的百姓都在10萬人以上。遼藩在楊競就藩後的第二年,就沒有餓死過人了。
再加上,楊竟推行基本公共衛生知識,就更加了增加了遼藩的人均壽命。不說彆的,就一條“喝熱水”就大大降低了遼藩百姓感染大腸杆菌的概率,無形之中就增加了壽命。還有什麼飯前便後要洗手啊,在城市推行公共衛生間等等,這些舉措都是楊竟帶給遼藩百姓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遼藩的公立醫館除了治病以外,還有健康教育的職責。五年多來,遼藩的公立醫館可以說的上是成績顯著。而楊競為了提高王後吳青陽的地位,就讓吳青陽負責整個遼藩的公立醫館的工作。
去年,吳青陽提出了所有建製鄉鎮公立醫館全覆蓋。其實當時吳青陽最撓頭的不是資金問題,畢竟遼王府向來十分的有錢,而且她自己也有一定的資金。但吳青陽十分苦惱人手不夠的問題。畢竟醫學是一門技術,不是隨便說說話就能看病的。
後來在楊竟的啟發下,吳青陽主持創辦了大遼基本衛生學校,後來改名為大遼皇家醫學院,吳青陽任首任祭酒,楊竟擔任名譽祭酒。吳青陽還纏著楊竟,編製了《基礎醫學知識》等教材,開始規模化/體係化培養醫學人才。
今年的六月份,經過皇家醫學院1年期培訓的醫務官,已經被派往了遼藩各地的鄉鎮,開始建設鄉鎮醫館。為了儘快培養人才,皇家醫學院的短期班學製就隻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