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遼藩百姓已經吃到了戰爭的甜頭了。楊競組織的對外戰爭屢次獲勝,遼藩百姓直接的利益就是分到了大量的土地。不然憑什麼關內的百姓每人一畝地,遼藩的百姓每人五畝地?
還有楊競戰爭勝利直接給百姓發銀元,逢年過節直接發米麵,這些錢和物資可不是大風刮來了,說實話,那都是搶來的。還有楊競掠奪過來的大量人口,裡麵可有不少年輕女性,遼藩的原住民娶媳婦根本不成問題,不像關內,沒錢的話,二婚的你也娶不到啊。
還有那些做生意的人,遼藩對外戰爭的勝利,他們才能發戰爭財啊。除了給遼軍提供軍需物資賺的盆滿缽滿以外,對外戰爭的勝利,也打開了關內市場。不說彆的,遼藩現在的糧食、藥材、食鹽,甚至資本,在晉藩和齊藩暢通無阻。遼藩的商人們正經發了大財。
宣傳司早就把這些道理掰開了揉碎了給遼藩百姓給講清楚了,遼藩百姓也從自己實際生活的變化,感受到了宣傳司的官員們說的是對的,整個遼藩,各個階層都從對外戰爭的勝利中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利益。
現在大王又準備攻打高句麗和百濟,按照遼軍邊軍和神策軍的戰鬥力,大王很有可能獲得全勝的。那是方圓2000裡的土地和將近400萬人口的市場啊,幾乎能保證遼藩百姓現有的生活水平提升一個大台階,不支持才是腦袋有毛病。
而且遼王千歲又不征伐徭役、又不攤派軍餉,讓百姓乾活還支付工錢,工錢還不低,遼藩百姓的戰爭熱情被徹底激發了起來,體現在官道擴建工程上就是,很多百姓自發的到工地幫忙。
這個情況被徐文奏報給楊競以後,楊競也不好就這麼生受著,畢竟遼建公司和遼運公司都是市場化運營,不是國家工程,所以楊競就命令工部會商遼建公司和遼運公司,給幫助乾活的百姓每天提供三頓飯,發工錢50文,這錢楊競自己補貼一半。
遼建公司和遼運公司的主板都是原來朝堂上的官員,政治情商怎麼會低?直接表示這錢不需要大王補貼,而且幫忙的百姓每天給80文,這樣一來,工地的建設進度大大的增加了。
楊競不可能隻關注這一個點,除了修路,武器裝備的升級,還有遼紡等公司的建設,楊競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很多時候,楊競都是離開鳳凰行宮,微服到建設工地現場去看,隻有這樣,他才放心。
遼藩的各級官員也是忙碌的不行,不說彆人,就說政保司吧,張妍和胡楠算是排班,不斷伴駕楊競到各地去巡視。張妍還好,幾乎把朝堂上的事情當成自己家的事情了。胡楠就有些奇怪了,看見楊競的態度總是怪怪的。
上次楊競禮節性的抱了胡楠以後,就給胡楠升了一級,從正七品司案升到了從六品的員外副郎。不過女人就是奇怪,胡楠不僅不感激楊競,反而認為是楊競看不上自己,對楊競也是彆彆扭扭的。
這天楊競想要去遼農公司在秀岩縣的茶園和茶葉公司看看,張妍留守鳳凰行宮,胡楠伴駕,誰知道都到摩天嶺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楊競隻能命令隊伍就地駐紮避雨。
楊競乘坐的馬車,還是那輛他就藩的時候晉商送的榆木馬車,那馬車都是老榆木製作中,中間還夾著1寸厚的鐵板,車軸都是精鋼所製,車輪都是包裹著鐵皮,堅固程度,就連床努的抵近射擊都射不穿,相當於這個時代的防彈車。
整個馬車由兩匹高大的突厥馬拉著,走起來十分的穩當,非常的舒適。而且隊伍中還準備了6匹同樣的戰馬,每兩個時辰就換兩匹馬來拉車,保證了充足的動力。
這次唯一的缺點,就是內部空間有一些小,隻能坐四個人,如果再放一些被褥等物品,就隻能坐兩個人了,楊競就是和胡楠坐這個馬車。
外麵的雨很大,羽林衛將楊競的馬車停在了一片空地之上,然後前後左右都有其他的馬車包圍著,其他的馬車距離楊競的馬車不遠也不近,既能保證楊競的安全,又能給楊競預留出來足夠的**空間。
聽著車廂外的雨聲,劈裡啪啦的打在車廂上。夏季暴雨帶來的冷風,也不斷的從車簾的空隙處鑽進來,胡楠有些冷的抱著胳膊。楊競見狀,也沒有想其他的,直接把自己的披風遞了過去,“蓋上點,這雨一時半會不能停呢,你彆再著涼了”
看著披風上的金龍,胡楠本想說“臣不敢僭越”,但是話說到嘴邊,就變成了“臣不需要”,語氣不像是對君主說的,倒像是情侶之間的拌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