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內憂外患”,其實從辯證的角度來看,“內憂”和“外患”是相輔相成的。“內憂”可能引發“外患”,“外患”同樣可以帶來“內憂”。
就以明朝為例吧,由於萬曆朝以後,由於東林黨為代表的江浙地主勢力掌握的中樞權利,大明朝來稅都收不起來了,導致明軍遼軍餉都發不起,這就導致了關外女真族的崛起。而女真族的崛起,明廷又不得加征“遼餉”,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就導致了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起義。這就是“內憂”和“外患”聯動的結果。
更有甚者,當大明剿匪快要的成功的時候,女真族就不斷叩關,迫使明軍主力放棄剿匪轉而防備女真。當明軍對女真略占優勢的時候,農民起義軍又不斷攻略山陝,迫使明軍主力疲於奔命。加之以江南一帶地主階級的代表東林黨和楚黨的一係列騷操作下,大明就直接亡國了。
亡故後的大明,江南地主階級也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被入關的後金殺的是人頭滾滾。這也是楊競穿越過來以後,為什麼極度警惕朝堂結黨和大地主階級做大的原因。他不想重蹈崇禎皇帝的覆轍,畢竟他不想吊死在千華山的歪脖子樹上。
淵蓋蘇帶領部隊突圍的消息傳到楊競的大帳,楊競還沒有休息,還在和吳晉、曾泰和趙石等人議事,當常何匆匆來報的時候,楊競倒沒什麼驚訝,隻是說道:“派遣騎兵旅在高句麗軍後麵”
安州城往東150裡,就是半島中央山脈了,平壤城就在這山脈中間。淵蓋蘇的打算很明確,就是快速攻進平壤城,奪取高句麗政權。
淵蓋蘇現在直接控製的部隊是3.5萬人,他從這3.5萬人中選了5000精銳,編為鐵甲軍,作為自己的親衛。又把盧選從安州城裡拉了2萬壯丁和剩下的3萬老兵混編,擴軍到5萬人。淵蓋蘇就帶著這5.5萬高句麗軍向平壤城進發。
“樸正,你和盧選帶著大部隊向平壤城快速進發,老夫率領5000鐵甲軍斷後”淵蓋蘇一掃前些天的頹廢,意氣風發的說道。
“丞相,還是下官斷後吧,您身係天下安危,萬萬不可以身涉險”盧選立即說道。樸正也搶著斷後。他倆也都知道,淵蓋蘇是他們能成事的希望。
“無妨,本丞相當年和梁狗大戰三次,小戰無數,還能怕了他們?”淵蓋蘇手提一把鬼頭大刀,彪悍的說。不得不說,淵蓋蘇認真起來,還真是有一股梟雄的氣質。
見淵蓋蘇決心已定,樸正和盧選也知道這不是謙讓的時候,在午夜時分,就帶著大部隊出了安東城東門了,向平壤城方向突圍。接到命令的遼南邊軍直接讓開了道路,讓高句麗軍過去。高句麗軍突圍心切,也沒有想其他的,就是悶頭就跑。
淵蓋蘇都做好了和遼軍血戰一場的打算了,誰成想遼南邊軍的步兵壓根就沒有阻攔,也沒有追擊的意思,這搞得淵蓋蘇很是奇怪。不過沒等淵蓋蘇細想,遼南邊軍的騎兵旅追來了。淵蓋蘇不疑有他,趕緊帶著殿後的鐵甲軍快速的追趕大部隊。
“大王,高句麗軍已經撤出了安州城,向平壤方向撤離了,兩個騎兵旅一萬人正在後麵隨著,保持了一個時辰的距離”常何進了楊競的王帳,稟告道。
“派一個步兵旅接收安州城,可以把安州城當成我們的後勤轉運基地”楊競摸了摸下巴,“目前看,得分兵了。高句麗目前已經出現內亂的局勢了”
吳晉點點頭,“大王所言極是。放走淵蓋蘇這步,簡直是神來之筆。淵蓋蘇在高句麗舊部極多,隻要他振臂一呼,高句麗肯定天下大亂,到時候咱們以一部跟在淵蓋蘇後麵,看看能不能撿到便宜,一部可以直接南下,攻取高句麗半島西側諸縣,直到攻取百濟”
“臣附議首輔大人提議,雖然說分兵是兵家的大忌,但是現在機會難得,可以分彆攻掠高句麗半島各處”兵部尚書宋武也出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