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東把罐子拿過來,很是隨意的放到手心托起來,可把老蟋蟀嚇壞了,急忙用雙手抱過來。
“哎呦,我的祖宗,你可要小心點,這要是摔了,這輩子你都的在後悔中度過。”
老蟋蟀送來那麼多古董,不管他多麼隨意的拿著,都沒這麼緊張過,看來這罐子真不簡單。
老蟋蟀小心翼翼的把罐子放到茶幾上,臉上的表情非常嚴肅的說道。
“這是龍紋成化鬥彩天字罐。”
“這就是天字罐?”
周安東瞪大眼睛,這一次拿起來的時候,就小心了不少。
他不懂古董,也沒見過這玩意,但不代表沒聽過。
因為江州就有古玩市場,而且還是國內十大古玩市場之一。
上一世他開酒吧,三教九流的人結交不少,搞收藏的就有好幾個。
雖然這些所謂的收藏家水分很大,但不妨礙他們在一起吹牛逼。
據說這玩意存世不到十件,僅有三件在民間,剩下的全部在各國博物館中。
而在民間的三件,隻有兩件在國內,一件在外國人手中。
國內的兩件也不全,其中一件沒有蓋子,另外一件在老馬手裡,還是他在外國買回來的殘品修複的。
可以說,天字罐是中國陶瓷史上最珍稀品種,英國拍賣行,在倫敦拍賣過一個天字罐殘器。
是不完整的修複件,器口頸部磨平,缺蓋,但價值卻高得驚人,成交價將近一千兩百萬。
周安東拿著天字罐,左看右看,嘴裡喃喃的說道:“這玩意,也沒看出有多好,怎麼比青花瓷還值錢?”
老蟋蟀嘿的笑了一聲:“成化天字罐在成化鬥彩瓷器中聲名顯赫,為皇宮禦用之物,價值連城。
因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歲月滄桑,社會動蕩,完整的天字罐流傳至今已屬不易,特彆是一些蓋罐,其蓋原配者罕見之至。
所以說,天字罐不是到了今天才珍貴,曆史上就特彆珍貴。乾隆爺時期,有一段文字記載。
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由養心殿造辦處發來一個缺釉成窯天字罐,並傳旨:著將缺釉天字蓋罐一件,著交唐英補釉。如補得,補好送來。如補不得,不必補,仍舊送來。欽此。
唐英看到禦旨後十分緊張,他把這個罐帶回景德鎮,琢磨怎麼能把釉補上。隔了幾個月,他重新做三對,連同原罐,一起帶回給了皇上。
他寫下奏折:奴才伏察發到天字蓋罐,係屬成窯,迄今年久,火氣消退,若將缺釉之處補色,必須入爐複火。
恐爐火攻逼,於舊窯質地實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補釉,謹齎至窯廠,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對,恭折送京,並奉發原罐一並齎進,伏祈皇上請皇上睿鑒。謹奏。”
周安東嘬了嘬牙花子,他知道這玩意很值錢,也知道這玩意是禦用之物,乾隆下旨補釉這事兒,他還真沒聽過。
“既然那些皇帝都喜歡這玩意,自己多燒點不就行了。”
老蟋蟀笑著說道:“其實成化之後,萬曆到清朝都有仿製天字罐,但隻有成化年間的製造的天字罐,才是真正的大哥級彆。
比如康熙朝仿品胎體厚重,雍正、乾隆朝仿品胎薄質細,但蓋子及壺身的青花勾畫紋飾和輪廓線。
還有器物上填彩,釉色與顏料的配比,再加上窯變的小氣孔,始終達不到完美。所以,乾隆爺才下旨補釉,因為成化天字罐太珍貴,是仿製不出來的。”
周安東把罐子小心的放到茶幾上:“這玩意還真沉的。”
老蟋蟀笑了起來,拿起天字罐的蓋子:“你看看裡麵是什麼?”
“我艸,這麼大的珍珠。”
周安東探頭一看,裡麵滿滿一罐子都是珍珠,有白色、金色、黑色三種顏色,而且看著都是一樣的大,很是均勻。
周安東拿起一顆黑色的,用兩根手指捏著,舉起來,衝著透過窗戶照射進來的陽光看著。然後,黑色的珍珠,在陽光的照射下,變成了青銅色。
“黑色的珍珠,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老蟋蟀笑著說道:“這是東珠。”
“東珠?”周安東眨了眨眼:“這就是傳說中的東珠?”
“對!”老蟋蟀點頭:“這一罐子的東珠,可是我那老兄弟幾代人收集起來的。”
周安東有些不解:“這玩意不是朝珠嗎?都是一串,怎麼是單個的?”
老蟋蟀撇了下嘴,伸手在裡麵拿出一個:“你好好看看,這麼大的東珠,沒有一點瑕疵,可是一等東珠。
清朝的冠服製度隻有皇帝、皇太後、皇後佩戴東珠朝珠,帽頂等所嵌東珠的數量也按親王,郡王,貝勒等級有嚴格的限製。
至於大臣的朝珠,都是三等以下的珠子,幾品大臣,佩戴多少個,也是有嚴格的等級。”
周安東探手抓出來一把:“這一罐子,怎麼也得有二三百多顆,給我閨女還有老四和小琴做項鏈不錯,有時間送到金店去,用金絲穿上。”
老蟋蟀嘴角猛的抽搐了一下:“周董,我知道你不差錢,但用東珠做項鏈,是不是有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