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們真的要按照這種標準進行征兵嗎?”
“我大唐占據中原之地,富饒肥沃,再加上邊疆偏遠地帶,乃是真真正正的萬裡之國,人口總數不低於四萬萬。”
“人口數量冠絕東荒諸國!”
“如此龐大的人口,就算除去老弱婦孺,贍養老父母者,家中獨子者,成家生子者,擁有官職者這些人,符合入伍參軍條件的人數依然異常龐大。”
“粗略估計,符合條件的大唐男子不會低於兩千萬之眾。”
“如此龐大的人數,即將轉化為龐大的兵員,我大唐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軍械對其進行武裝。”
“哪怕是把各地軍械庫和陽穀,黑山,鳳羽,雲夢澤,驪山五座大營儲備的軍械加起來也遠遠不夠,最多能武裝百萬軍隊。”
“還有大約兩千萬大軍的裝備缺口。“
“如此龐大的軍備從何而來?”
“就算集三大皇朝之力,一時半會兒也武裝不了兩千萬大軍啊。”
“本宮知道陛下有鯨吞四海八荒之誌,可軍備問題不解決,征召再多的兵員和糧草怕也無濟於事。“
在起草完大唐征兵令後,長公主李長樂看著自家弟弟,同時也是大唐皇帝的李書,苦笑說道。
直到現在,李長樂都還被李書的大手筆給炸得有些暈乎乎的。
剛開始時,在得知李書準備征召至少千萬男子擴充唐軍規模,投入戰事的時候,李長樂直接被嚇了一跳。
連忙勸誡李書不要一時衝動,意氣用事,導致國本動搖。
雖然在李書的堅持下,李長樂懷著期待和忐忑的心情起草了這份前無古人的大唐征兵令,但軍備缺口這樣一個巨大且繞不過去的現實問題李長樂必須對李書說清楚。
總的來說,大唐征兵令才剛剛完成起草,還沒有蓋上傳國玉璽作為正式聖旨頒布全國,一切都還來得及。
隻要李書能夠回心轉意的話。
“皇姐,這看似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也是最關鍵的問題,但其實最不是問題。”
“第一,我大唐鐵軍在取得第二次護國之戰的勝利後四麵出擊,如今正處於連戰連捷,高歌猛進之態勢,所攻下城池,繳獲軍械錢糧不計其數,其數量足以武裝數百萬大軍。”
“而且隨著戰事進展,隻要我大唐鐵軍能保持不敗,未來落入大唐手中的土地人口和軍械錢糧隻會越來越多。”
“第二,我大唐立國千餘年,隻禁甲胄硬弩,不禁刀槍弓戟,劍馬斧鉞,加上武道盛行,民間實則持有兵器馬匹者甚多,藏在民間中的兵器不計其數。”
“因此可以在征兵令中加上一條,儘量自帶武器與馬匹投軍,如果修為達到淬體七重以上,可直接升為百夫長。”
“修為先天境,可為千人將,修為真元境,可為五千人將,修為玄丹境,可為萬人將。”
“第三,各地軍器司即日起開足馬力,全力力生產各類軍械,尤其以甲胄弓弩為主,這樣又能補齊一部分缺額。”
“第四,可向萬寶商會購買,聯係陳寒冰,不管是皮甲,鐵甲,還是靈甲,弓弩兵刃,亦或是其他軍械,隻要萬寶商會有的,我大唐全都要了。”
“總而言之,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隻要把兵員征集起來,其他的都可以慢慢解決。”
“兵員征集起來後,可由各地守備軍和各大營負責訓練,相應軍械會逐次發放。”
“訓練不滿三月者不可上陣,訓練滿三月後,便可由部分老軍人員帶領,前往前線加入戰事。”
聽到李長樂的勸誡,李書這般說道,顯然心中早有計量。
畢竟這可是軍國大事,李書不可能不認真考慮。
其實還有一點李書沒有說,那就是李書隨時都有可能從係統中獲取大量的軍械輜重。
“這樣一來的話,倒是可行。”
“隻是三個月訓練會不會太短了一些?”
“按照我大唐軍律,新征士卒訓練要有六個月才行,這樣訓練出來的士卒才是合格的士卒,三個月有點太趕了。”
聞言,李長樂認真思索一番後,發現史無前例的兩千萬新軍竟然真的有可能實現。
要知道,大唐立國上千年,軍隊數量一直都沒有超過千萬大關。
兵力最多的一次是在六百年前,那是天啟皇帝李天龍時代,那時的唐軍總數超過六百餘萬,軍中朝中元神境強者超過三十人,元神境供奉亦有十餘人。
皇室還有十餘名元神境王爺和老祖,民間還有五名元神境大家。
玄丹境供奉和文武官員四五百眾,軍力達到巔峰,國力達到峰值,那是大唐的鼎盛時期。
那時的大唐文武想要進中樞,最起碼的一點就是擁有元神境修為,強大的大唐讓東荒域諸多勢力寢食難安。
傳聞那時的大唐就開始準備覆滅幽冥和蠻族兩大皇朝了。
若非後麵末日火山爆動,一座上古時期的封印被破,大量魔族軍隊向距離最近也是靈氣最濃鬱的大唐湧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天啟皇帝不得不帶著大唐大半戰力拚死抵抗,用近乎全滅的代價將衝出封印的魔族大軍幾乎絞殺殆儘,導致大唐傷筋動骨的話,幽冥和蠻族兩大皇朝應該早在六百年前就被滅掉了。
如今大唐征兵兩千萬,雖然神龍皇帝時期軍隊總體質量不及天啟皇帝時期,但至少兩千萬新軍加兩百多萬老軍,兵力數量已經超過了大唐曆史上任意一個時期。
龐大的總兵力甚至在東荒域上萬年來的曆史中都堪稱第一。
一萬多年來,東荒域就沒有哪個勢力征召和擁有過這麼多的兵員。
至於更久遠的時期就不知道了。
“今時不同往日,前線正在快速攻城略地,需不需要更多的軍隊側翼配合,掩護作戰?”
“打下來的城池要不要軍隊留守管理?”
“繳獲的大量軍械錢糧要不要轉運?”
“在必要時刻要不要擴大攻勢?要不要增添更多軍隊?”
“前線軍隊需不需要休息?在休息時刻需不需要有新的軍隊保持攻勢或者維持戰線?”
“這些都要考慮到。”
“三個月的時間是短了點,但三個月的時間足以讓征召上來的兵員熟悉各項軍規,聽懂各種號令,結成大多數基本陣型,能掌握一定程度的配合作戰能力。”
“就目前而言,會這些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