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本啟奏!”
創世元年元月五日。
大唐,長安,浮華宮大殿內。
大唐一統東域後的第二次朝會之上。
文武百官中,隻見禦史台最高長官,身穿青色官袍,有著半相之稱的大唐禦史中丞荀彧上前一步說道。
荀彧也是此次朝會中的第一個諫言之人。
“荀卿請講!”
此時此刻,帝位之上。
看著大殿中的荀彧,頭頂日月至尊冠,身穿山川星河袍,已經頗具帝者氣度的李書也是淡淡說道。
而文武百官的注意力也是被荀彧吸引,畢竟此次諫言之人乃是半相,絕非小事。
就這樣,在大唐天子李書的注視下,在文武百官的關注下,荀彧緩緩說道。
“啟稟陛下,如今我大唐已完成一統東域之千古大業,帝國疆域西起天淵,東至東海,東西橫跨數十萬裡之巨。”
“以一國獨占一方大域,縱觀整個太古世界絕無僅有。”
“而當此之時,為適應未來發展並昭示帝國天威,臣認為長安是到了擴建的時候了。”
“畢竟以如今長安之格局,一座最多隻能容納七百萬人口的城池已經不足以成為帝國的首都。”
“因此長安擴建之事極有必要。”
“請陛下定奪!”
荀彧說完,便是回到了原位中。
聞言,李書和文武百官也是陷入到了思考中。
如今的情況也確實如荀彧所言,隨著東域統一大業的完成和未來的不斷發展,長安的格局確實逐漸支撐不起其帝國首都的身份。
而最多能容納七百萬人口的,有著繁花之城,大唐不夜城等諸多稱號的長安已經是東域最大最繁華的城池了。
仔細想想,長安確實已經到了要擴建,而且必須要擴建的時候了。
從曆史淵源,地理因素以及靈氣濃鬱程度來看,長安的首都地位乃是不可動搖的,因此隻能擴建,不能遷都。
“荀卿言之有理,作為帝國的首都乃至東域的核心,如今的長安確實到了必須要擴建的時候了。”
“隻是長安該如何擴建,要在原有基礎上擴大多少倍,諸卿可有具體想法?”
這時,高坐於帝位之上的李書開口了,對文武百官詢問道。
聽到皇帝陛下的話語,文武百官都是認真的思索起來。
其實關於長安擴建之事,不僅荀彧想過,還有一些大唐文武也想過,隻是並沒有想的那麼細。
如今天子問政,卻是要考慮周全,不能朦朧作答。
“啟稟陛下,臣有一個建議,或許可行。”
就在文武百官不斷思慮的同時,隻見九寺大臣之一的軍器寺大臣,公輸家之主公輸仇上前一步說道。
作為精通鍛造與鑄造之術,對於鍛造和鑄造有著瘋狂追求的實乾家,在關於長安擴建之事上公輸仇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
“公輸卿請講!”
眼見公輸仇有想法,李書也是來了興趣,示意其繼續說下去。
得到陛下示意後,公輸仇也是當即說道:“啟稟陛下,作為東域和帝國的心臟所在,長安事物乃是重中之重。”
“因此臣認為,與其在長安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擴建,不如直接將長安全麵推倒重建,以建造一個新的長安。”
“且新長安的麵積至少要比舊長安大出二十倍,至少要能容納一億五千萬人口。”
公輸仇侃侃而談,一語驚四座,文武百官皆是向公輸仇投去驚愕的目光,就連李書也是被公輸仇的想法給驚到了。
誰都沒想到,公輸仇的野心居然如此之大。
其居然是想將長安全麵推倒重建,而且新長安的麵積至少要比現在的長安大出至少二十倍,至少能容納一億五千萬人口。
能容納一億五千萬人口的超級城池啊,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整個東域的人族數量也就不到百億而已,作為大唐核心之地的九州之地更是隻有四億多的人口。
也就是說屆時一座長安城就能裝得下九州之地四分之一的人口,屬實是過於恐怖了。
就連鄰近的玄域,也沒有人口過億的超級大城啊,不過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倒是不少。
“荒謬!”
“公輸大人此言差矣,先不說修建一座如此巨大宏偉的城池要耗費何等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就說修建如此巨大的城池,與長安臨近的大寧府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都可以直接取消了。”
“而且長安在全麵推倒重建的期間內,中樞又該前往何處?”
“有哪座城池適合作為中樞的暫時停靠點,長安六百六十萬百姓在長安重建期間內又該前往何處暫時生活?”
“還要對百姓做出一定的補償,以示安撫。”
“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地方,國家大事,牽扯重大啊。”
“依本官看來,長安沒有必要重建,隻需要在原有基礎上擴大兩三倍就可以了,擴大五倍就頂天了。”
“這樣中樞不需要臨時遷往他處,六百六十萬長安百姓也不需要前往他處暫時生活,而麵積擴大五倍後的長安也必然能很好的承擔起帝國首都的身份。”“國家財政更是能因此減少很大的一筆開支。”
“請陛下明鑒,請諸君明察!”
此時此刻,在公輸仇話音落下後,同為九寺大臣之一的太學寺大臣歐陽修當即上前反駁道。
其主要考慮到長安全麵推倒重建對各個方麵的重大影響。
客觀來說,兩人說的都有道理,且都有各自理論的支持者,並在朝會上掀起了一波熱議。
不過總的來說,支持歐陽修的人要更多一些,畢竟歐陽修考慮的東西更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