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元帥,除了已經趕到滄州大營的六支禁軍外。”
“金吾衛,千牛衛,長林衛,重明衛,金烏衛五支禁軍外加北府軍和嶽家軍兩支封號軍團也已經啟程,七支禦前精銳預計將在未來五天時間內陸續抵達滄州大營。”
“另外以北路軍副元帥,高陵王李千屹為帥,由東路軍第二十六旅,第三十五旅,第三十六旅,第四十四旅,第九十八旅一共五支野戰軍隊組建而成,下轄四百萬兵力的北路軍援軍也已動身,其預計將在未來十五天時間內抵達滄州大營。”
“屆時我東路軍一共能得到十三支禦前精銳和五支北路軍野戰軍隊的加強。”
“加上我東路軍本部大軍,我軍完全能在海族大侵攻開始之前彙聚起一千五百餘萬可戰之兵。”
“一千五百餘萬大軍鎮守東部疆域,其中謀臣似雨,猛將如雲,軍械整備,補給暢通,當可保帝國東部無憂!”
此時此刻,聽到元帥蒙恬的話語,隻見位列蒙恬左下方,身披黑金戰甲,修為達到涅盤之境的東路軍大將南宮羽當即這般說道。
言語之間充滿自信。
縱觀如今之大唐軍界,南宮羽絕對是一個典型。
雖然從中樞傳來的情報可以得出,一旦海族展開大侵攻,其必然聲勢駭人,巨浪滔天。
但大唐軍隊作為已經征服過一方大陸的存在,多年來連戰連勝的經曆讓大唐軍隊上到將帥,下到士卒,人人皆敢戰敢拚敢死。
故而如今在麵對來自海洋的重大挑戰時,以南宮羽為典型的無數大唐將士非但不怵,反而躍躍欲試,自有一番建功立業之心。
況且帝國為應對海族大侵攻所做的準備也堪稱充分。
因此南宮羽等無數帝國將士的信心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有雄厚的帝國國力作為支撐。
聽到南宮羽的話語,涉間,季布,龍且,章邯,鄭和,青龍等大唐將領也是點了點頭。
一句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麵對可能到來的海族大軍,帝國大軍要做的隻有十六個字——從容應對,嚴防死守,伺機反擊,戰而勝之!
無需過度緊張和憂慮。
當然了,簡簡單單的十六個字,想要做到的話卻是需要依靠大唐諸軍的高效配合以及強大戰力,並且要有出色合理的戰略戰術作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