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登基為帝,二叔已經迷失在眼前的盛景中,忘卻了潛藏的危機。”
高子瑜對此十分無奈。
從前高懷遠無論做什麼事都會詢問高懷德的意見,可是如今卻將後者拋諸腦後。
“先勝北胡、再勝鬼族,並且還都是壓倒性的勝利,這天下還有何人能與之對抗。”
高懷德的感歎更像是為高宋政權發出的哀音。
“漢帝下一步的動向會是哪裡?”
他玩味的看向高子瑜。
“難道為父還會嫉妒你的才華不成。”
聽到高懷德的笑罵,高子瑜尷尬的撓了撓頭。
他不想父親如此萎靡不振,想要利用此事來調動他的情緒。
高懷德對於兒子也是十分滿意,雖然他是老來得子,但高子瑜不僅聰慧並且極具孝心。
高家雖然對他助力不少,但同時也限製了他的發展。
看向高子瑜,高懷德心中隱藏的念頭越發堅定。
“你如何看待大漢?”
“具備強盛皇朝的所有條件。”
“原來你如此看好大漢。”
“孩兒隻是實話實說。”
隻有在高懷德麵前,他才能直抒胸臆。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是漢土!如此格局,就連老夫都不禁折腰致敬。”
高懷德自然理解兒子。
“漢帝北行,你認為李承業的結局如何?”
“以漢帝的胸襟會留他性命,從此做個富貴閒人。”
“不,李承業必死。”
高懷德很少對事情給出肯定的答案,高子瑜知道這裡麵定有隱情,靜靜的等待前者給出答案。
“當年圍攻雲妃,除了北胡的武帝,還有大乾之人。”
“李承業!”
高懷德說到這裡,高子瑜則是完全明白過來。
“而這件事情必定出於乾皇的授意或者是默許,所以漢帝才會坐視他被楊運毒死,並且儘屠宗人府。”
一理通百理明,知道事情真正的起因之後,楊逸隨後的所有行為,都能理解。
高子瑜是個至誠至孝的君子,雖然欽佩楊逸,但是對他的種種作為卻無法接受。如今從父親處了解到當年事情的真相,他深深為漢帝感到不值。
但是內心對漢帝的敬仰卻在加深。
“老夫曆經三朝,也從未見過漢帝這般人物,天縱之才都不足以形容其優秀。”
“我知道你頗為欣賞大漢的治國方略,不妨就此前去漢帝帳下效命。”
聽到他的話,高子瑜吃驚的站了起來。
要知道效忠家族是刻在每個士族子弟的骨子裡,如今父親卻要他背叛高家,他如何能接受。
“你認為士族能夠無限擴張下去嗎?”
高懷德卻是臉色未變,並將高子瑜因為慌亂而打翻的茶盞扶正。
“您從隱居瀲暉湖便有了這個心思?”
高子瑜並沒有正麵回應父親,而是小心翼翼詢問他隱居的原因。
“不錯,高家沒有未來,士族更加沒有未來。”
“如果沒有漢帝出現,老夫還有信心讓士族的統治苟延殘喘一段時間,無奈人算不如天算。”
高子瑜對此也深為讚同,他知道父親的能力,隻可惜遇到了漢帝,並且後者還極端厭惡士族。
“無限的土地兼並,壟斷了諸多行業,阻礙國家發展,士族已經成為大一統政權的最大威脅。”
“像漢帝這樣的霸主怎麼會忍受士族對他指手畫腳。”
“可惜大部分士族以為可以像控製乾皇那樣和漢帝達成合作。”
對於高懷德的分析,他深表讚同,隻是大家還在做著“黃粱美夢”。
“漢帝的戰略十分清晰,那就是先外而內,解決了邊疆的隱患自然會對江南出兵,留給高家的時間不多了。”
“漢帝目前需要江南作為士族的避難所。”
高子瑜補充父親的分析。
“是啊,北方的新政同樣需要時間,等到時機成熟,就憑借江南七郡九十六城如何對抗強大的漢軍。”
“其實二叔也擔心,否則不會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去封鎖消息。”
聽到這裡,高懷德不禁長歎一聲。
“所以江南沒有未來,家族不能成為你的枷鎖,去北方實現你的抱負吧。”
“您既然有這份心思,不妨我們同行,想必漢帝同樣會重視您這位三朝元老。”
高懷德卻沒有他這份信心,自嘲的笑了笑。
“為父活的夠久,身上所背負的恩怨也多,你不一樣,沒有任何負擔,完全能夠被大漢所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