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朝廷多有褒封。
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孔子地位等同。
“三絕”中的“義絕”。
儒家尊為文衡帝君。
佛教尊為“護法伽藍菩薩”蓋天古佛。
道教尊為“協天大帝”、“翔漢天神”。
華夏雖然名將如雲,但還沒有哪一個享有關羽這樣的崇高聲望。
關羽善待士兵而輕士大夫,總是和同僚相處的不甚愉快。
前世也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雲長可從荊州之敗中吸取教訓。”
“末將不該恃才傲氣,輕忽他人。”
楊逸聽後頗感欣慰,不愧是名傳千古的關公。
能夠改正自身缺點,這樣的關羽更加令主君放心,敵軍喪膽。
荀攸,字公達,荀彧的堂侄,曹操的“謀主”。
荀攸才智過人,謀略超眾,而且為人忠厚謙讓,受人敬重。
武帝中期境界。
“拜見陛下。”
“公達請起。”
荀攸凡畫奇策十二,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貢獻,大漢頂尖謀士陣營再添一員。
鄧艾,字士載,原名鄧範。曹魏名將,軍事家。
鄧艾善於作戰,卻不善於自保。
武帝前期境界。
“拜見陛下。”
“士載請起。”
鄧艾的功績被世人所輕視,曹魏之所以能夠成為三國中最強大的勢力,和他的許多政見脫離不了關係。
“士載可想通前世為何被殺?”
“末將不該居功自恃。”
“這可是你的真心話?”
聽到楊逸的詢問,鄧艾再次跪倒在地。
“末將並無二心,實屬忠臣!”
話語雖然不多,卻表達出鄧艾心中的悲憤。
“士載可以放心大膽施展才能,朕定不負汝。”
鄧艾沒有想到楊逸竟然會主動對其做出承諾,感動的以額頭貼地,身體不停的顫抖。
其實這些名臣將相也有可悲之處,遇到明主還好,如果碰到心胸狹窄、善妒的君王,結局往往不會太好。
鄧艾就是最好的例子。
薑維,字伯約,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薑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
武皇後期境界。
“拜見陛下。”
“伯約請起。”
鄧艾剛剛“出世”,薑維便緊隨其後,三國後期兩人對戰多次,名副其實的冤家對頭。
可是此時相見,完全沒了往日的針鋒相對,更多的反而是惺惺相惜。
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敵人。
經過前世的糾葛,兩人早已形成另類的默契,如今攜手作戰,反而會有“珠聯璧合”的效果。
周泰,字幼平,三國時期東吳名將。
周泰忠勇,亦為將表之虎臣。
武皇後期境界。
“拜見陛下。”
“幼平請起。”
曹操的近衛統領是典韋、許褚,劉備的近衛統領是趙雲、陳到,孫權的貼身護衛就是周泰。
隨著他的出世,三國著名的“保鏢”就算聚齊了。
周泰的實力可能不如趙雲、典韋、許褚,統兵能力遜於陳到,但是周泰卻有他的特點,那就是“血”特彆厚,類似於不死之身。
其實楊逸特彆好奇他到底是何體質。
張繡,東漢末年割據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後歸降曹操。
武皇後期境界。
“拜見陛下。”
“張將軍請起。”
如果放在以往看到張繡“出世”,楊逸必將頭疼不已。
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包括典韋都是死於其手。
並且傳說他很有可能並非病死,而是受到曹丕的逼迫,自儘而亡。
他和賈詡還有故舊之情。
幸好現在眾人受到能夠“證道長生”的激勵,前世的恩怨都已不放在心上。
張繡身上的傳奇故事還有很多,他“北地槍王”的稱號,和張任、趙雲是否師出同門?
楊逸親眼見過趙雲使用“百鳥朝鳳槍”,當之無愧的“必殺技”。
但張繡正是憑借此槍法威震四海。
而威力更在百鳥朝鳳槍之上的“七探蛇盤槍”到底是何盛景,楊逸也是十分好奇。
找個機會,定要找他們問個清楚。
張昭,字子布,漢末三國時期東吳重臣。
張昭容貌嚴正,敢於直言諫諍。
但因為其個性以及多種因素之下,使其以“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的地位,卻終身不得任丞相。
武皇中期境界。
“拜見陛下。”
“子布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