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考成要是不過,我就要被下了!這你知不知道?!”
趙越咆哮,少有的失態,
考成法,特彆是經丞相霍光精細後的考成法,與抽打耕牛的鞭子沒兩樣,霍光依各州縣具體情況,分彆置出不同標準,隻混日子的乾,完全拿不到及格線。
在考成法出現前,是以上計製度作為官員審核標準,由官員自定來年目標,經過一年後,進京上報給皇帝,戶數多了多少多少,稅收漲了多少多少…以此作為升、降、賞、罰的標準,
但,上計製度本身是粗糙的,皇帝對地方的了解一定不如地方父母官,
審核官員的標準是由官員自己定的,皇帝在其中的作用不算主導,
考成法則規避了這一問題,
上計製度,隻是皇帝和地方對接,地方上下一體,皇帝審查下來,他們一致對外共渡難關,
考成法層層追責,誰也袒護不了誰,如今在劉據朝當官績效壓力是極大的,
做到六分,最後可能就得個三分,
做到十分,最後得個六分,
隻有做到十二分、乃至十五分...才不會被考成法淘汰。
偌大的天下,還是要由人治,考成法推行後,大漢吏治為之一清,能者上,庸者下,用現在的話說,卷得一批!
當然,
絕沒有十全十美的製度,考成法也有其弊端,
現在考成法的問題是,壓力一層一層壓下來,京中向地方問責,郡守向縣令問責,縣令朝誰問責,隻能找所治的百姓…考成法初推行兩年後,劉據發現了這個問題,又增設了兩條治法,
向地方定期增設巡視官員、察舉民情;
考成法考核標準包括輿論一則;
二者合一,百姓對官員的品評,也是需要官員去維護的。
中原算是暫且考成法的問題,番禺不同,嶺南一地,山高皇帝遠,劉徹都嫌棄雞肋之地,聖意實難恩及,故有趙越這等民用資己的官員,
趙越發泄一通,頹然的坐在那,將腰佩的官印一取,“啪”得一聲砸在案上,抱怨道,
“這官做得跟他娘的牲口似的!真他娘的憋屈!”
孔同立在那搖戰,看起來被趙越嚇得不輕,
發泄過後,趙越撣平官服褶皺,
“說吧,你為何拿她?”
“稟府君,”孔同嗓音沙啞,“我好言好語找她要了藥方,她沒給。”
趙越覷了孔同一眼,麵露不快,
孔同又補了一句,
“當著一眾越人麵前,她沒給。”
趙越:“.....你做得沒錯,給些教訓就行了,萬不可傷及性命,我不想和卓王孫撕破臉,你要敢壞我的事,你也彆想好過。”
“府君我記得了,稍加懲戒就是,她也罪不至死,火候屬下都拿捏著呢…對了,還有一事忘了與您稟告了,”孔同從懷中取出一塊玉佩,藍田玉暖,灰色調的朝堂被映得亮堂許多,
“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