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是一種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
加水攪拌後成漿體,能在空氣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並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在一起。
早期石灰與火山灰的混合物與現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
用它膠結碎石製成的混凝土,硬化後不但強度較高,而且還能抵抗淡水或含鹽水的侵蝕。
長期以來,它作為一種重要的膠凝材料,廣泛應用於土木建築、水利、國防等工程。
一般建築普遍使用的普通水泥叫矽酸鹽水泥,強度不高。
主要成分是矽酸鈣,大致用到的原材料就是石灰石,黏土,鐵礦石和煤等磨碎之後放到封閉的爐子裡麵煆燒,燒融在一起之後再摻入一定比例的石膏磨成粉就可以了。
但這些材料的配比宋易是不知道的,因此他隻能把原材料寫出來。
其中作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和黏土自然是最多的,但比例到底是多少才能燒製成功水泥是一點兒譜都沒有,隻能讓劉一手和一些工匠去不斷的試驗。
但所謂智者的作用大致就是如此,隻需要告訴彆人用這些材料和這種方法可以製作出水泥就行了。
眼下工坊人才濟濟,而且又不缺少研究經費,按照不同的比例去不斷試驗,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果然,從水泥立項到現在這才沒多久,這就有了好消息傳來。
如今工坊人多,雖然沒有磨粉的機器,但可不要小瞧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劉一手和工匠還是有辦法的,用鋼鐵澆築了幾個巨大的鐵臼和一副鐵磨。
先將石灰石砸成碎石,然後放到鐵臼之中舂成細碎顆粒狀,再投入鐵磨之中用牛拉著磨成粗砂狀,這就是所謂的生料。
鐵礦碎料、剩下的碎煤同樣如此處理。
再將不同的生料過篩之後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之後放到窯中煆燒,燒融之後冷卻出爐,再用鐵磨磨成粉末狀。
“少主您看,這就是昨天和今天燒製出來的水泥!”
帶著宋易來到大鐵磨旁邊的工棚下麵,劉一手指著幾個藤筐裡麵的灰色粉末說。
宋易蹲下來抓了一把仔細觀察了一下,感覺和後世見過的水泥區彆不大,隻是顆粒粗糙一些,也就是說還磨的不夠細,但細不細陳旭不關心,他關心的是和成水泥砂漿之後的凝固速度和強度。
在劉一手的指揮下,水泥工坊的兩個工匠按照一定的比例用沙子、碎石和水泥加水攪拌在一起。
攪拌好之後倒入一個木板製作的模具當中,然後用一把鐵質的刮刀拍打一遍之後把表麵抹平之後就退到旁邊洗手等待。
“你們以前試驗的水泥製品在哪兒?”
宋易知道這個凝固過程至少要一個多小時,而且還是最初凝固狀態,如果要完全凝固差不多要一天的時間,至於達到最高強度,普通水泥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因此也急不來。
“在那兒!”劉一手指著工棚外麵靠圍牆堆放的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說。
宋易帶著草帽走到牆根下,這裡堆放的都是砂石混合凝固成的製品,有的非常鬆散。
用手輕輕捏一下就碎了,有的看起來也還行,但已經被砸碎了,可見強度不夠高。
但其中還有一些看起來和後世凝固之後的混凝土製品沒什麼區彆,雖然也破裂了,但明顯可以看的出來是被重錘砸破的,而其中還有兩塊是完好的。
四四方方像一塊水泥磚,上麵也有鐵錘砸過的痕跡,表麵有裂痕但明顯沒有碎掉。
宋易把其中一塊豎起來看了一下,發現非常沉重而且結實。
“少主,這塊就是昨天製作的,今天已經完全凝固,用大錘使勁兒才砸出裂縫,比以前的幾種配方要結實數倍!”劉一手蹲在旁邊解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