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新豐縣東南邊有個露台鄉吧,書中記載說某一天因風雨震雷,有山踴出,高二百尺,有池周回三頃,池中有龍鳳之形,米麥之異。”
狄飛燕搖頭,她不愛看書,除非是劍譜或是案件的卷宗。
陸巡隻得繼續說道“這座小山就叫慶山,池子就叫慶池,用山泉水和露台鄉的稻穀釀的酒就稱為貢酒,山裡還有座寺廟,稱為靈嚴寺。”
陸巡隻記得這麼多了,這還是因為剛才老板說起的新豐酒和劉弘基才讓他想起來這些的。
至於那座靈嚴寺,在武則天登基之後則是被改名為慶山寺,因為得到了武則天的大力支持,慶山寺的發展十分迅猛。
很快就有了東慶山,西法門的說法。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狄飛燕也並沒有奇怪陸巡為什麼會知道這些,因為陸巡提到了靈嚴寺,所以狄飛燕隻是認為是陸巡在大慈恩寺的時候對長安周圍的一些寺廟有所了解。
“所以你認為這夥犯罪團夥就藏在慶山之中?”
“雖然不能百分百的確定,但你也聽老板說的了,新豐縣城裡麵有個懲惡揚善的劉公子,有這樣一位人物坐鎮,拐賣孩子的流寇恐怕不敢在縣裡藏身吧。”
狄飛燕即刻起身,丟下酒錢,拉著陸巡的衣袖就要往外走,“事不宜遲,我們這就出發。”
“喂喂,等等。”陸巡急忙抓了一把花生米,“你是吃飽喝足了,我可還餓著肚子呢。”
狄飛燕才不管這些,路上聽陸巡說起這夥人乾的勾當,導致多少人家破人亡。
這種惡人必須鏟除,狄飛燕不介意大開殺戒。
她不僅不介意,她甚至已經急不可耐,想要立刻殺人了。
至於去露台鄉的路則是非常好走的。
為了將鄉裡釀造的美酒更加方便和平穩地供客人們享用,新豐縣的曆代縣令無一不會選擇將這條馬路修繕一番。
也正因如此,世人才隻知新豐酒的美味,卻忽視掉了露台鄉的存在。
這裡才是美酒的產地,才是最為核心的地方。
人家都說想要釀造美酒,糧食、水、尖端的工藝缺一不可。
但如果要說最重要的,那一定是水。
因為隻有水,是獨一無二的,是離開這個地方,就再也找不到的。
露台鄉就是這樣一個靠著山泉水釀造美酒的地方。
慶山自誕生之日起,似乎就沒有忘記哺育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她給了自己的子民足夠多的條件,讓這些人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可這樣優渥的生活條件也讓露台鄉的人們產生了一種極致的排外心理。
他們拒絕一切外地人的來訪,拒絕一切有錢人的收買。
他們不在乎短期利益,他們要的是世世代代都能靠著慶山,靠著慶池,靠著他們釀造的貢酒生活下去。
帶領他們做這些事情的人是露台鄉的鄉長,他是個德高望重的老頭,不僅掌握著非常厲害的釀酒手藝,而且還是整個露台鄉最大家族的族長。
因為早些年曾是宮廷當差,可能是禦醫或是禦廚這樣的職業,他的手藝甚至得到了太宗和高宗兩位皇帝的稱讚。
太宗死後,他便告老還鄉,繼承了父親的鄉長之位。
都說鐵打的高公,流水的縣令。
高公成為鄉長之後便是穩坐東山,而這些年間新豐縣換了不知道多少個縣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