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會,故事嗎,這樣的人就該死。”
“如果故事發生在你身邊呢,你該如何自處?
人往往是雙標的,對於和自己不想乾的事情往往會理性的給出判斷,但要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會是另外一種情況,”
小雙是極聰明的,抬起頭,看著李劍垚,說道,
“你把故事講完吧,不用總是去鋪墊。”
“好吧,那個落魄少爺叫湯慶民,故事結束了。”
小雙沒有表現出來任何吃驚或者落寞之意,隻是平靜的看著李劍垚,然後死死的摟住。
李劍垚輕輕的拍著她的背,繼續說道。
“想要分析這個落魄少爺,其實也不難,他自幼家境優渥,沒過過什麼苦日子,自然也是不缺錢的。
等到風雲變幻,其母帶著他躲避災禍,一應事務也都是母親為主,勞不勞動的在其次,就算是吃老本也能從容過完一生。
可錢財總有花光的時候,不乾活兒的異類總是能讓人看出些端倪,再加上其母去世之後,實際上的家庭支柱沒了,生活的擔子落到自己頭上的時候,缺乏基本生活哲學的他就陷入了空有寶山不能取用的尷尬境地。
正所謂是時也、命也,比起家仆,他更害怕那筆財貨被發現,精神上難免緊張,畢竟他不是這個秘密唯一的知情人。
至於子女的教育和關心,這個少爺連自己的親爹都沒見過幾次,哪裡知道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頂多錢財能取用的時候分些給他們也就是了,就像當初他爹對他那樣。”
“我寧可他什麼都沒有,就像一個普通的父母那樣,能對孩子儘到當父母的責任就好。”
小雙悶聲說道,情緒很低。
“這在心理學上叫冷漠忽視型父母,實際上算是一種心理疾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鮑姆德林教授在67年發表的論文裡提及過的。
在教養方式上有她分了四種類型,分彆是權威型、專斷型、放縱型和忽視型,其實以傳統的東大家庭來說,前三種最多,尤其是前兩種為甚。
你一定聽過見過家長說一不二,更有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類的說辭,但很少有完全不在意子女的類型,但並不代表沒有。
隻是恰好你們幾個趕上了。
但是作為子女,你們可以選擇對等回報原則,他們怎麼對你們,你們就怎麼對他們。
同樣的,你們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傳統的種花兒女該做的,該孝順孝順,該養老養老。
你哥在這個問題上就看的很透徹,他選擇的是自力更生,但不放棄對父母的關心,我相信你也是,隻是你比較矛盾罷了。
這是你的心結,從小到大伴隨著你的生活,是驅動你堅強和獨立的源動力。
你有權力做出任何選擇,我都會支持你。”
喜歡重回60年代不遺憾請大家收藏:()重回60年代不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