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上學的幾個假期結束,紛紛踏上了回程。
建安在這期間又挨了幾次揍,在李劍垚的慫恿下,見恩她們總能找出毛病來,這個時候不揍等學精了就不好找理由了。
打弟弟還是要趁早的。
李劍垚也很想體驗一下,但是建安看上去太瘦了,於是總瞄著劍秋。
劍秋這陣子乖巧的很,假期回來就被李劍垚扔到吳淑怡手下去了,據說處理事情也有模有樣的,實在是找不到啥理由。
這幫家夥剛走,瓦妮莎就發動了,進了醫院。
結果不出所料,又生了個帶把的,華夏複興算是湊齊了。
瓦妮莎的體型不算小巧,娃也不小,剛好七斤半,於是小名就這麼草率的叫七斤半了。
這娃其實沒有特彆明顯的混血特征,最起碼現在還看不太出來,除了眼窩隨了他娘,頭發也是黑色的。
據說這樣的在歐美的發色鄙視鏈裡排名是靠前的,瓦妮莎的頭發顏色是褐色。
發色鄙視鏈是黑色大於深棕色大於金色大於亞麻色大於紅色。
在西方世界裡,發色的定位是心理定位,是階級的認知,而非人種劃分。
在他們的認知裡,發色等級理論起源於古羅馬時代,在他們看來黑頭發的羅馬人作為征服者和統治者,是強大、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而金發。亞麻色和紅發在傳統認知裡是俘虜、奴隸的後代,本身可能不具備什麼智慧和地位。
在東大的很多人眼裡金發碧眼代表著另類的時尚和美,但在西方,他們自己則不這麼認為。
所以在歐洲,很多人是看不上凱爾特人的,因為那些家夥紅發的比例最高。
不過在家裡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奶奶也沒對這個混血再說過串兒之類的話,照樣的稀罕了一陣子。
奶奶、姥姥以及趙女士給了瓦妮莎同樣的月子待遇。
其實後世的很多對國外人的認知都存在著偏差,比如說歐美女人是不坐月子的,生完孩子就可以工作。
其實那隻是她們不工作就沒飯吃,就比如這個時候內地大多數地方孕婦都八九個月了仍然下地勞作一樣,沒有工分分的糧食就少,沒吃的就餓肚子。
還比如西方實行快樂教育,孩子上學就是去玩。
那隻是收入低的群體孩子們就讀的學校不能夠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縮影,而中產和精英階層的人教育孩子也是非常的嚴格。
所以看上去建安挨揍是糾正他的小毛病,實際上也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他沒趕上劍秋他們那波規規矩矩的教育,也沒見顏小魚那樣懂事的早,該揍還得揍。
男孩子揍著揍著就懂規矩了,你跟他費半天勁講道理,效率可能不是很高。
瓦妮莎在家裡被勒令月子不出門,李劍垚和以往對淩靈他們一樣,給了不少的關心。
“垚,沒想到,我居然生了個人!”
“你的漢語水平果然還是一言難儘,那叫生了個娃、生了個孩子,不叫生了個人!”
“嗯嗯,就是,其實直到現在,我也不敢置信這是真的,你知道的,我不知道媽媽的行蹤,隻知道爹地的墓地,其實我沒想過我還能有這樣的經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我都很好,雖然你的老婆多了一點,但我仍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這娘們是激素水平還沒褪去,母愛光輝籠罩,感性起來了。
“那你以後就多留在香島,生意上的事情有盧卡和托雷斯他們,按照我們的財務製度,不用非得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