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進家在全村來說是件大事,第二天來參觀的人就絡繹不絕了。
李劍垚不得不說自己把電視丟在大姐那算是明智之舉。
鄉親們現在倒不是沒有錢買這個玩意,隻是受限於沒有票。
現在村裡誰家有台自行車那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雖然票也缺,但小雞不尿尿,各有各的道,村裡算是全縣自行車普及率最高的村子。
電視就不一樣了,生產數量少,票的供應也少,一般都是機關單位這些地方優先發放票據,而長期的憑票供應物資使得但凡有工作或者像村裡這樣有社辦企業或者隊辦企業的地方的人們手裡都不咋缺錢。
其實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之間有著非常顯著的不同,工業能夠快速的帶來原始積累。
到現在還總有人在看個十幾二十分鐘之後給書打個兩三顆星,說這個不對那個不真實。
在改開甚至到90年代之前,東北的工業能力首屈一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和很多地區有著顯著的不同,比如農業自給率高、工業能力強等特點。
工業產品略微傾斜,就可以讓一片地域得益。
計劃經濟也是經濟,經濟就是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本質就是創造、轉化與實現。
直白的講就是生產方手指頭縫稍微漏一點,就足夠一部分地區和人吃飽喝足。
說回來,首先來看新鮮玩意兒的是家裡幾房的爺爺奶奶和嬸子大娘們。
這部分人大姐也好、李劍垚也好是不能驅趕和擺臉色的,不但如此,還得好吃好喝好煙好茶伺候著。
大爺大奶、二爺二奶顫顫巍巍,李劍垚小心的扶著。
三爺三奶、四爺四奶也拄上了拐,歲月總是不饒人,年齡的增長帶來的身體機能的退化是擋不住的。
李劍垚給幾位老的又探了探脈,發現最年長這幾位已經補的速度追不上衰老的速度了。
也許一兩個月,也許一兩年,就看天命如何了。
好一點的是幾位都是沒啥心理負擔,歲數越大越灑脫,整日的啥也不想,高興了就笑,不高興就罵人,反正誰也惹不起。
“小賊,你娃呢?”
“去姥姥家了,等過兩天回來,我帶著他去給您磕頭!”
“彆忘了來哈!大爺可有好東西給娃!”
“您要是這麼說肯定能來!”
二爺也拍了拍李劍垚的胳膊,想拍腦門有點夠不著。
“二爺也有好東西給你,記得來!”
“嗯嗯,肯定來!”
三爺四爺不說話,就呆愣著眼睛看著李劍垚。
“都去,哪個爺爺也少不了,您幾位準備好物件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