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秋和兩個金融部門的負責人很快到位了。
落座之後,李劍垚直接說道,
“垚象和牧瀾兩家金融部門,從今天開始,布局買入九龍倉,分散買入,悄悄滴打槍那種。
50港幣之內,儘量收購數量達到15以上,如果能做到20最好。
資金方麵,我們賬上的資金應該是夠用的,吳總和李總協助,如果沒有必要,資金優先對這個項目使用。
我要說的一點是,必須要做到保密,在座的我不擔心,下麵的要做好約束,如果你們認為沒有信心,我可以讓秦羽那邊調人過來,誰要是搞砸了,後果不用我多講。”
幾人都感受到了這次事情的嚴肅性。
都是明白人,目前九龍倉的價格表現配不上他的規模和影響力,如果單純是報告或者研究層麵來說,那屬於看客,高也好低也好都是個參考標的,沒什麼代入感。
現在不一樣了,要下手,那就完全不同了。
九龍倉的資產包括碼頭、倉庫、土地、輪渡、大廈、酒店以及有軌電車,十個複合型的商業體。
但目前,其母公司怡和隻有大概5的股份份額,已經達到了曆史最低比例。
不然的話也不會被李超人和包老板以及諸多香島富豪盯上。
雖然最後包老板拿下了最多的份額,但李超人手裡那些也通過溢價賣給包老板賺了一大筆。
包老板在這件事上投入的不少,但也是悄悄滴打槍,直到最終成為最大股東,才發布公告。
其實還有一點,作為香島新晉暴發戶,如果這次大戰沒有參與,那顯得太沒有存在感了,保不齊將來劍秋他們出去都會被人笑話說沒眼光之類的。
垚象投資金融部門的頭頭徐化文這時候舉手,
“老板,我們目前持有3.8的九龍倉股份,是自73年之後逐步收購的,是否要包含在這次的15到20個點的份額內?”
另一邊,牧瀾投資的袁江也舉手,
“我們這邊有大概2個點左右的份額,具體的我得再查一下,隻多不少。”
李劍垚沒想到還有驚喜,但轉頭一想,這兩個部門肯定是在投資這支股票的時候吃了虧了,因為自76年以來,這支票一直處於下跌態勢,沒準擁有最多的時候會超過現在的持有規模。
“好吧,不包含在內,儘量收購,越多越好,我給各位半年的時間。”
就算是整個怡和係,李劍垚也不想讓李超人接盤,至少不能全麵接盤。
總體大約超過200億刀的資產規模,對現在的李劍垚來說的確有些吃力,但李劍垚相信這都有幾年沒去打秋風了,他們應該攢的也不少了吧?
至於包老板,最終獲得的份額大概是49左右,當之無愧的第一大股東,李劍垚也不想當第一大股東,主要也沒那個精力和足夠的人才,但跟在後麵賺錢或者關鍵時刻押寶的事還是可以做的。
在九龍倉的爭奪中,怡和和置地都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騷操作,比如換股,用100塊的股票置換九龍倉77塊的股票。
而爭奪戰實際上打了兩年的時間,九龍倉的股票從13塊的低點一直飆升到105塊。
最重要的,是最後清算的時候,豐厚的溢價,總股本1億股,20就是2000萬股,綜合起來超過五倍的利潤,距離上一次搶錢來說,這次的收益是不能放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