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又對一些細節問題進行了討論。
比如牆體的厚度,剛剛陳江生已經簡單看過這間屋子的牆了,那叫一個厚,比在香島的建築要厚上一倍。
“主樓設計四層,所有的室內教學活動都可以在這裡展開,按照我們的經驗,頂層一般用來辦公,而低樓層用來教學。”
“等等,我們的學生規模可能不會太多,四層會不會有點高了?
建築每高一層,建築成本就會上升不少。
你們來的時候估計也看到了,我們這邊幾乎都是一層的建築。”
“沒關係啦,我們得到數據是大概占地36萬平尺,也就是內地的算法50畝左右。
而我們也看了大概的人口數據和人口增長趨勢。
在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時間裡,也許這樣的建築規模也會不太夠用。
所以要預留出一部分的空間來,即便現在用不到,以後也會用到的。”
陳江生的解釋基本沿用了李劍垚給他講的。
“還有哦,四層的建築建造難度很有限的,如果需要的話,我們可以提供技術指導。
我們在香島的很多建築都是30層、50層的,區區四層,灑灑水啦!”
“為什麼要灑水?”
這個問題給幾人搞的一愣,倒是韓建平解釋道,
“宋書記,灑灑水就是小意思,很容易的意思,這個屬於他們的口語,不用在意。”
“哦哦,那你說四層就四層吧。
那這邊三層的是宿舍樓?”
“對的,之所以設計成三層,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一般來說讓年齡大的學生住高層,低年齡的住下層。
這樣既節省了空間,也能讓人員更集中,年齡低的學生也不會因為樓層的問題產生安全隱患。
還有這裡,我們設計了三處步梯,在三個方向都可以快速疏散。
內地的氣候和香島不同,在香島,像這樣的建築一般都是有陽台的,但這裡的寒冷我已經感受到了,我覺得現在的設計就很實用,室內的熱量不會散逸出去。”
“這個好,就是這個線條是暖氣?我們這邊一般取暖都用的爐子,暖氣的話,可能暖氣片和水管不太好弄。
還有我看有鍋爐房,是要給供暖的嗎?”
“對哦,李教授說,要集中供暖,一來可以方便的管理,二來也可以避免因為這種室內燃燒的方式一氧化碳中毒。
所有的室內空間我們都設計了暖氣的位置,我想要問您的就是鍋爐房的位置選在哪裡合適。
這邊冬季的風向是怎樣的,需要讓煙囪產生的煤煙不會吹到教學和生活區。”
“嘖嘖,還有這個考慮?一點煤煙,影響也不大。”
“要考慮的,既然設計了,就要考慮的充分一些。”
“冬季刮西北風,我看主樓坐北朝南,鍋爐房在東南方向一定沒影響的。
對了,這個是什麼?”
宋展明指向了生活區。
“這邊留的是教職工生活區域,這邊可以建一些一層的建築,還帶個院子,可以給生活在學校的教職工使用。
一般來說,學生宿舍是不會考慮讓教職工混住的,教職工作為成年人,在生活方式上可能會比學生們要豐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