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開始,張奕就帶著他兒子開始了新一輪的走街串巷的工作。
這次的目的不是找工作,而是找房子。
張奕這小子的優勢是嘴皮子利索,京片子衛嘴子,這真不是蓋的,在村裡的時候,也是他最擅長溝通,一張嘴能說出花兒來,最終也就他娶得了村裡的姑娘。
在沒有滿大街的中介門店之前,街坊鄰居,大爺大媽這都是消息流通的核心。
想要讓何太衝這個外來貨高效率的完成打入內部的工作,那實在是有點難。
而能用的韓建平又跟個鋸了嘴的葫蘆似的,倆人在忙完申城和姑蘇的房子巡視之後再回來的時候,張奕已經手裡收集了好幾套位置不錯,產權也不錯的房子了。
李劍垚給他們介紹了一番,錢的事何太衝來管,走街串巷張奕去跑,這效率馬上就高了起來。
陳江生那邊和兩個老爺子學習了一陣子,又根據兩個老爺子的意見設計了兩版設計圖,李劍垚在看過之後還是覺得不太理想。
於、羅兩位對古建築情有獨鐘不假,但也確實有點古風了,核心思想是按照正經的京派建築風格來複原古色古香的四合院。
紅色雕花柱、琉璃瓦、落掛描金、豪放大氣。
而李劍垚的審美,更傾向於原木清漆、青磚黛瓦、白牆軒窗,月洞回廊那種略微婉約一點的調調。
尤其是院子裡一定要有山有水、有亭台樓閣還得有菜地。
再被打回去,陳江生有點無奈。
“李先生,我是學現代建築的,您讓我搞個高樓的圖紙那肯定是沒問題,但是這種要求實在是太磨練我了。”
李劍垚對他的訴苦絲毫不會感到痛心,要不是找個造園子的師傅有點大張旗鼓,外代順手讓他搞一下兩所學校的設計,自己還真不一定讓他來負責搞這個事。
但該鼓勵還是要鼓勵的,不能讓人跑了,沒人可用就不美了。
“再畫一畫吧,把我的需求跟兩個老爺子講一講,總得按照甲方的需求來,不能想一出是一出。
也儘量早點搞定,我爭取讓我明年這個時候就住上新宅子。”
這會兒修宅子李劍垚是不擔心什麼的,能修宅子至少表明自己沒打算去彆處生活,再說了,那個地方前麵臨什刹海,後麵是胡同,左右也沒啥居民,都是辦公的單位,風言風語也少。
至於更堅強的理由就是自家孩子確實有點多,這將來都是能用得上的。
而且房子是之前換來的,也有產權,這會兒總不能還去舉報自己生活奢侈之類的,有空自己研究著多掙點錢不好嗎。
韓建平回來之後,李劍垚讓他把一進的各個房間都收拾了一下,至少滿足能住的條件。
委托王長安幫忙給自己找的廚師自己也見了幾個,來的人也都各有手藝,比如一位馬師傅,做的一手好菜,但他是個回民,不搞豬肉這一點自己無法接受。
最後留下的是一位姓周的四十多歲的師傅,川、魯、淮三個菜係的菜都做的不錯,粵菜也會幾樣。
王長安給的消息是,這位的師父原來是京城飯店的大廚,手裡是有菜譜和傳承的,但被風吹走了,都十年了。
誰能想到,一個廚子都能被波及,實在匪夷所思。
這十年來,這位周師傅因為他師父的關係,也被扣了帽子,家裡兄弟也怕被波及,不怎麼待見他,以打零工為生。
年齡大了,扛活扛不動了,這個歲數再想進大飯店也少了點門路。
王長安這個吃貨認識他師父,趁著李劍垚找廚師的機會,就順帶著把他介紹了過來。
周師傅有點沉默寡言,也有點拘謹。
剛開始摸刀的時候顯得有些手生,但很快就進入狀態,李劍垚備好的雞鴨魚牛羊豬等各種食材在他的手裡很快就變成了預備料。
煎炒烹炸燜溜燉,很快搞了一桌子菜。
這兩天最高興的莫過於王長安了,以試菜為由,飽了兩天的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