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五月底,郭盛安去了趟曼兒找到小溪流處。
這裡處在深山邊緣,四周環樹,綠蔭濃濃,空氣清新。
陽光滲透綠葉間隙,坐落地上,一道道金光如同神祗降臨,帶著叢林的神秘,想讓人一探究竟。
小溪流處在一束光下,大約有兩三米寬敞,流水不急,深度到曼兒膝蓋處。
是個好地方。
郭盛安詢問“怎麼發現的?”
“是我們摘野果時發現的。”
山上的野果酸澀,但是鄉下孩子們的童年常見零嘴。
“運氣不錯。”
曼兒“爹爹,這裡可以嗎?”
“當然可以。”
“好耶。”
“以後這處便是你們打牙簽的位置了。”
竹編捕魚器不算麻煩,郭盛安用了一天便編製完成。
他隻編了一隻,是想看看這處的魚兒有多少。
竹編捕魚器編好後,砸碎了曼兒他們撈的螺絲,放進捕魚器裡充當誘餌,最後放置山上小溪流。
有捕魚器當堵塞口,四周大石塊壘住,不會有魚兒跑脫。
“行了,隔日再來看看吧。”
曼兒又歡呼了一聲。
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半夜,曼兒就夢到收獲滿滿,她和她的小夥伴們個個吃得肚皮兒圓鼓鼓的。
翌日,曼兒背著一個小包袱,懷裡揣著一個饃饃,喝完苞穀粥,急急忙忙往外跑。
金寶也學她囫圇吞棗,衝出家門。
月娘忍不住喊“曼兒!金寶!你們慢點!”
郭盛安笑道“這倆孩子,太野了。”
聞言,月娘瞪他。
郭盛安收到警告,頃刻斂了笑意,老神在在,仿佛剛剛一副縱容閨女的老父親模樣不是自己。
他還改口“這倆孩子,得管束管束。”
其他人“……”
曼兒和金寶去召集小夥伴們,帶上工具往山上跑。
“跟我走!”
那發號施令的模樣,還真有那股味兒。
一旁的狗蛋瞧了,語氣酸溜溜的,“一個女娃娃,神氣什麼?以後還不是要嫁人。”
身後堂兄弟們都沒說話,畢竟阿爺叮囑過了,不準招惹郭家人,否則就餓三頓。
古人一般一天兩頓,郭家在郭盛安重生回來後變成三頓。
對趙家孩子來說,三頓等同於餓一天半……
趙家人誰受得了?再大火氣,再多看不慣也得憋著。
曼兒腳步快得很,金寶比她大兩歲都自愧不如。
終於抵達小溪流,將那捕魚器撈起來瞬間,她就感受到裡麵生命的跳動!
曼兒臉紅撲撲的,對後來的金寶道“哥,有魚!”
“哇……我抬著,你解開出口,我們倒出來看看。”
“嗯!”
捕魚器有半個曼兒高,出口處可伸縮,下河時,用繩索纏繞,撈起打開繩索,拎一拎,活蹦亂跳的魚兒就出來了。
五六隻拇指長的鯽魚,還有兩個成人巴掌大的鯉魚,兩隻小螃蟹。
“哇——”
大豐收了。
撿木柴的撿木柴,生火的生火,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
曼兒從包袱裡掏出一個東西。
“鐺鐺鐺!”
金寶眼角抽了抽。
堂妹這“鐺鐺鐺”肯定和大伯學的!
鐺鐺鐺意味著什麼?
鐺鐺鐺不祥預感。
金寶下意識這麼以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