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計劃定下來之後。
隨後英王陳玉成勉強湊了十二萬人,在一八六一年冬天,浩浩蕩蕩的開往湖北。
楊輔清,黃文金,等人不願意追隨陳玉成,他們就沒跟著陳玉成去湖北。
。
陳玉成最後帶著自己得力的手下吳如孝,陳德才,賴文光,馬蓉和,等人去湖北。
最開始陳玉成他們製定的計劃是,從桐城出發,經安徽皖北,進入湖北,在湖北黃梅,經大冶,準備在鄂西北,鄂東南建立根據地。
這樣既可以威脅武昌,也可以控製長江沿線,將安慶的湘軍給鎖死。
想想都是美的。
可部隊走了兩天還沒走出安徽,,陳玉成軍中有人意見不統一了。
大家一邊走,一邊吵,主要是因為開辟根據地上產生了分歧。
有人說:
“”在鄂東南開辟根據地不明智,離武昌城太近,若打下武昌城還好,若打不下武昌城,周圍都是青妖,恐怕日後日子不好過“”。
。
也有人說:
“”去襄陽,太遠,人生地不熟的,那裡又冷,去了受不了“”。
反正兩幫人吵,最終陳玉成又改變了行軍路線不走鄂東南了,直接去鄂西北。
當然,去鄂西北對陳玉成他們來說也有好處。
第一,鄂西北的襄陽,隨州與河南交界,而當時河南的撚軍各個分支多達上百萬人。
陳玉成若是占領襄陽,隨州這些地方,憑借自己太平天國英王的身份,可以吸引河南的撚軍加入,也可以與河南的撚軍相互形成照應。
第二河南已經被撚軍搞得大亂,數百支撚軍將河南的清軍打的片甲不留。
清廷在湖北鄂西北,以及河南的防禦力量,極度薄弱。
陳玉成若是去鄂西北,一旦到達,必然可以輕而易舉的建立根據地。
陳玉成的大軍轉戰鄂西北之後,他僅僅在安徽桐城留了一萬多人鎮守。
可以說算是豁出去了。
大家彆以為陳玉成還有十幾萬人部隊,一定會覺得他的實力還行。
其實陳玉成在安慶之戰中,他的赤崗嶺大營,和菱湖十三壘被毀了之後,精銳基本上消磨殆儘。
石達開留給陳玉成的廣西精銳,早就消耗光了。
他這十幾萬人,其實沒什麼戰鬥力,大部分人都是來湊數的。
陳玉成帶著十幾萬人奔向湖北。
此次湖北巡撫胡林翼已經死了,現在接任湖北巡撫的叫做嚴樹森。
嚴樹森得知太平天國十幾萬人,開入湖北,他以為,長毛又來打武昌了。
嚴樹森指揮經驗不行,他有些不知所措
於是趕緊上報朝廷。
“”長毛又一次來攻打武昌了“”。
。
嚴樹森嚇得瑟瑟發抖,立馬調兵遣將,將武昌周邊城鎮的守軍全部調入武昌城內,保衛武昌。
武昌城真倒黴,太平天國已經發展十餘年,不知道多少次兵峰威脅武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