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被攻破之後,曾國藩的喜報迅速送至北京。
“”大哥......先帝曾經說過,誰攻克金陵,就封王“”
“”如今您攻克的南京,朝廷最起碼給你封個王吧“”
弟弟曾國荃興奮的對曾國藩說道,仿佛他比哥哥更加迫切。曾國藩也是心裡美滋滋的,他也認為這是穩的,可他還是假裝的說:
“”唉.....朝廷封什麼是什麼?不敢多想“”
果真沒多久,朝廷的聖旨下來了,可聖旨的內容讓曾國藩傻眼!
皇上的奏折沒有提封王的事情,而是問:
“”南京城寶藏去哪兒了?,收集起來迅速送到北京“”
......
這著實把曾國藩懵的一逼。
湘軍攻克南京,士兵們早已將南京城掘地三尺,搜刮的錢財用船一一車一車,一船一船的運回湖南老家。
據說當時有上千隻船從長江回到湖南,把湖南人都給養富了。
這些錢財被士兵們瓜分,吃到嘴裡的肉,怎麼可能吐得出來?
所以曾國藩沒辦法,隻能上書朝廷:
“”我軍圍困南京已久,南京城的長毛餓得都開始吃人,錢財早已耗儘“”
“”我軍入南京,南京物資匱乏,還需讚助“”
慈禧太後收到曾國藩的奏折之後,她也明白怎麼回事,知道這些人吃進去是吐不出來的,礙於曾國藩有幾十萬兵馬在手,慈禧不敢逼得太急,所以也沒有追究。
“”沒有就沒有吧“”
.......
既然曾國藩打下了南京,賞賜肯定是有的,慈禧太後以皇帝的名義隻給曾國藩封了個一等毅勇侯,賞雙眼花翎,同時聖旨中還特彆交代曾國藩:
“”迅速報銷軍費“”
看到這樣的賞識,曾國荃大怒:
“”朝廷食言....不封王不說,還過河拆橋,把我們當什麼了?“”
..…
這讓曾國藩也很是失望,而那一句迅速報銷軍費,大家是什麼意思嗎?
意思就是說你們湘軍的任務已經完成,把用過的軍費報上去,朝廷報銷,然後你們湘軍就可以解散了!
現在曾國藩既失望又惶恐不安,太平天國已經滅亡,自己手下湘軍十幾萬人成為了朝廷的眼中釘。
而且外麵謠傳曾國藩想自立為王,所以朝廷十分忌憚。
為了讓朝廷放心,於是曾國藩經過深思熟慮後主動上奏折宣布裁軍,先裁曾國荃最能打的霆字營。
曾國藩向朝廷說裁軍,慈禧太後當然同意。
可問題來了,朝廷沒錢給曾國藩報銷,可強行裁軍沒裁好的話會出現大問題,部隊甚至造反。
棘手的問題擺在了慈禧和曾國藩的麵前。
既然說到裁軍,我們就先了解一下三藩之亂。
康熙皇帝二十多歲的時候,年輕氣盛,他當時想裁掉吳三桂,耿精忠等藩王。
吳三桂等人也同意裁軍。
可康熙皇帝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貿然下達裁軍令,可他裁吳三桂的兵馬又不給被裁士兵相應的補償。
硬生生地裁。
吳三桂本人及家族是能享有一世榮華富貴,可他手底下的人都被裁掉,得不到補償,這些人肯定不乾!
於是這些人造反。
吳三桂手底下人造反,吳三桂難辭其咎,結果也被逼著造反。
這就是三藩之亂大致形成的過程。
......
所以現在的曾國藩和他手底下的湘軍碰到了吳三桂當年一樣的問題。
就看怎麼處理!
慈禧太後的手段顯然要比當年的康熙皇帝高明的多。
她裁曾國藩的湘軍,給了湘軍士兵足夠的待遇,讓湘軍士兵們人人得到保障,沒辦法造反。
可朝廷明明沒錢,能給湘軍士兵什麼待遇呢?
朝廷給每個裁撤的湘軍士兵每人發鹽引,當時鹽是朝廷專賣,任何人都碰不得,一碰就是殺頭之罪。
但是朝廷給這些士兵鹽引,讓他們在沿海地區放鹽,回到內地賣。
當時沿海地區的食鹽拿到內地賣可以賣數倍高價,能讓士兵們發一筆小財。
然後朝廷再給他們發票子,什麼票子呢?,就是銀票,準確的來說是未來的銀票。
這些被裁撤的士兵回家之後,可以拿走這些票子回老家,每個月可以去當地的衙門領取相應的養老金。
這些養老金不多,但是足夠他們每個月啥事不乾的生活。
所以慈禧沒花什麼銀子,湘軍隊伍順利的裁軍。
但是曾國藩也不傻,他不可能將湘軍全部裁撤,他還要留著一些隊伍給自己保命。
曾國藩把最能打的霆字營裁了,然後又裁了一些偏軍,但是湘軍最值錢的是湘軍水師。
所以水師一個人都沒裁。
曾國藩這樣乾,慈禧太後很是不滿,準備在下子讓曾國藩裁軍裁的徹底。
可當時北方突變,撚軍突然崛起橫掃中原,慈禧太後隻得命令曾國藩帶領湘軍去北方撲滅撚軍。
這事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