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臘月二十七。
整個臨安府都在準備過年,韓府偏院,光是壯勞力就有三十人,吳韓兩府優秀的鐵匠、鉛匠、銅匠加起來好幾十人,再加上乾雜活的小工,以及從牢裡提出來,還帶著鐵鏈那些私鑄錢幣等著被流放的,總計上百人。
爐火燒的極旺,工匠們都把自己壓箱底的本事拿了出來。
鐵匠的任務是,製作超硬的鐵範,就是鑄鐵再加鍍層,原始的合金模具。韓絳的要求是,隻造四個,模具上的字是韓絳派人去錢府求的,隻求了兩個字,盛世。
通寶兩個字,選的是一枚唐錢上的,就懂的人說,這是虞世南的字。
鉛匠的任務其實也不難,從礦石中分離出另一種物質,鉛鋅礦石中,把鋅單獨提煉出來。
韓絳在紙上畫了一個簡單的圖。
“這是一種泥罐,將爐甘石與木炭放在裡麵燒,以前造假金用的礦石裡有一種金屬,若有記載的話應該叫白鉛,或是白錫,我叫這種東西為鋅。鉛匠想辦法解決,其餘的幫手。”
韓絳是學經濟的,古代鑄錢這是他專業課之一。
最早有秦時是錫銅,後來唐宋是鉛銅為主流,到了明代以後就有黃銅了。
明天工天物裡就關於鋅的一種提煉辦法,冷凝法。
一名鉛匠說道“少君這法子好,小的以前試過分離白鉛,我師傅在世的時候,用的是鉗鍋煉鉛,鐵蓋上會粘些白錫,不過有毒,死過人。再說,白鉛也沒什麼大用,再加上有毒會死人,也就沒有人煉了。這手藝是我師公傳下來的。”
韓絳一直認為,到了明朝才有這種技術,誰想工匠的意思,這種金屬沒用,在一百年前就有人會提煉,隻是傳承的技術,但沒多少人使用。
會死人,那應該是鉛鋅礦石,鉛是有毒的。
韓絳聽完這種解釋,心說可能是明朝的天工開物隻是記載一種更好的技術,原始的技術早就了。
事實上,曆史研究,十世紀宋朝在提煉鉛的時候就能夠單獨提煉鋅,而且成本並不高,因為沒找到使用的價值,所以並沒有大規模的工坊。
鉛匠又說道“報少君知,最初我們是想從鉛礦裡煉銀,有的鉛礦中有銀,有的卻沒有。”
“明白,先試試我說的辦法。”
“是。”
鉛匠還是有把握的,爐甘石不比鉛鋅礦石,這東西燒起來至少沒毒。
接下來是銅匠,他們負責從銅礦石中煉出儘可能純的銅,等鋅提煉出來後把鋅與銅從百分之四十比百分之六十開始,以百分零點三為差彆,製作三十種不同比例的合金。
為什麼不用現在的銅。
府裡的銅不是加了鉛,就是加了錫,很少有家裡會備下純銅塊。
最後,鑄私錢的那些人,負責完成最後的定模。
那些從牢裡提出來的人,一人兩碗羊肉,就把命賣給韓絳了。
原本以為必死的,現在有肉吃了,而且身後有拿著刀架在他們脖子上的韓府家丁看著,誰能不賣命。
純手工。
靠著大鐵錘完成最後的鍛壓模工藝,將燒紅的銅鋅合金放在鑄鐵模內,蓋好,力氣大的鐵匠一錘子下去,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