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色大宋!
人,交上來了。
這個放一塊骨頭,那個放一枚牙,還有幾根頭發。
然後就那麼混在一起一小堆。
審,還是要審的。
流程不能省。
罪大惡極者。
災年提高糧價,放羊羔息逼死人的。
官商勾結的。
為禍鄉裡的。
……
信陽城接下來兩天時間,早上公審,下午一大票因為擾亂公審大會,私刑重罪的人自帶工具,自帶乾糧,樂嗬嗬的跑去城北修運河、修水渠、修路。
到了第三天下午,信陽南邊的小縣,應山縣縣令,以及所屬官員二十多人,還有十幾位宿老來到了信陽。
他們帶著印信,帶著地圖,帶著縣內戶籍、帶著賬冊,帶著萬民書。
自願受宛城管轄,推行攤丁入畝。
孟林到了,翟笱到了。
他們原本還在商量,是不是要對隨州下手,結果隨州下屬的一個縣主動投靠,這事有點大。
關上門,開會。
孟林、翟笱、趙方、趙放、劉仙倫。
旁聽的是孟宗政一係的武將、方圖一係的豪傑、陳賅一係的名士。
趙方說道“應山縣,幾個作惡多端的跑了,往鄂州方向逃了。迎宛城軍,民心所向。這事換個人怕是就會扯旗了,但這事卻要謹慎行事。大宋小亂不怕,大亂的話,金人南下怕會生靈塗炭。”
孟林也說道“沒錯,金人南下,我等會拚死作戰。可若朝廷派兵在背後一擊,我等縱然死戰也撐不住,一但我等戰敗,長江天陷一失,金軍南下便是極可怕。”
翟笱提議“我的意見是休兵,寫信。咱們商量一下休兵這些日子的如何調派兵力,如何趁著冬日興修水利、道路。順便把之前早就準備好,卻一直沒有實施的識字普及辦了。咱哥兒定了五條計,前三條厲害,雖然我這個大頭兵不太懂為何要識字普及,相信也必是有用的。”
“甚好。”
當下便有人準備筆墨,劉仙倫負責寫。
信一共寫三封。
一封往西邊送,交給辛棄疾和錢皓桁。兩封往東送,一封送到建康軍虞公著處,他會和劉銳商量。最後一封送到臨安交給韓絳,李洱也在臨安,他們可以知道情況。
送到西邊的信重點是討論打京兆的戰略大計劃。
宛城這邊將來要不要和臨洮合為一體,有了京兆便有了根基,宛城與臨洮也會在地理上連在一起。
給虞公著的信內容簡單一點,重點是讓虞公著和劉銳研究一下,有多少軍鎮信得過,有多少文官是一心向著百姓,而不是隻為貪財的。
給韓絳的信最複雜。
大戰略意圖的進展,鄂州戰略要不要調查。萬一有什麼大的變化,韓家在臨安能撐到什麼程度。
重點提及,襄陽隻是原先對抗金國的前線,漢水並非咽喉之地。鄂州卻不同,長江咽喉之地,對朝廷的刺激是不是太重了,若保持這種刺激,朝堂之上的應對韓家能不能撐住,若有需要配合的,請速派人溝通。
信派可靠的人送出去了,會議繼續。
宛城的明年的發展計劃也順便討論一下,重點還是新加入的州縣應該如何管理等等。
話說信陽軍這邊在開會,鄂州這裡。
鄂州大驚。
王禾強幾乎是光著從小妾的屋狂奔到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