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韓絳把自已的想法講完之後,許子良足足沉思了一刻鐘,然後搖了搖頭“這個,太難了,絳哥兒還是去和你嶽父商量一下,這事我也會認真的思考。斷然不是一年兩年能出結果的,但適當的給農戶減免一點田稅還是有可能的。”
韓絳看到了希望。
許子良繼續說道“以當下的情況,用商稅補農稅是可行的,咱們的商稅要有新的規矩,有些貨物加收一倍的商稅也是可行的。以戶為單位,以人平均田畝來計算減免,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人口。此計,妙。”
提到增加人口,許子良有了許多想法。
當下,許子良又給錢皓桁寫了一份公文,第一篇寫的清楚,要求錢皓桁回臨安坐鎮。第二篇開始就寫明了為韓絳代筆,提出了再次減免田稅的想法、可行性,以及自已的建議,想法等等。
許子良知道,韓絳沒有瘋。
韓絳站的高度已經超過了那皇宮的頂了,有些想法自已也未必理解,但卻可以思考。
韓絳和許子良聊了大半天時間。
韓絳也明白,自已要走的路還很長,許子良就算能理解,也不代表許子良的兒子或是家人能夠理解自已對稅收的定義。
這便是動了許多大家族的切身利益。
許子良也很謹慎,他告訴韓絳,這些話能值得相信的人不多,所以讓韓絳暫時彆和太多人提及,此事要有一個方案,也要一步一步來。
韓絳認同。
許子良又說了一句“當然,還有另一套辦法,帶著宛城直接反了,在時機合適的時候,但這又有一個新問題,宛城卻沒有足夠的人才能夠麵對北方,若這天下是唐末大亂的時候,也就不用想那麼多了。”
韓絳點點頭“沒錯,大宋不能亂。”
許子良接了一句“這朝堂上的權力,隻能,也必須平穩的過度。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對。”
韓絳感覺自已的選擇沒錯,許子良能讓自已老爹如此看重,沒收一點好處,卻一直輔助許子良按步就班的升職到最適合的官職上,確實有非常的眼光與才能。
當晚,韓絳上船,艦隊北上。
韓絳下一站會在明州短暫停留,然後直接回到臨安城。
韓絳在明州停留的原因,就是在等臨安城關於金國特使的相關情報。
此時,再說鄂州這邊。
招安的聖旨已經出了,最重要的是依韓絳的要求拿到了朝廷給的兩份授權書。
頭一份,禁榷交易。
宛城擁有除鹽、糧、鐵之外一切朝廷所限製的禁榷交易權。鹽、糧、鐵依然要受到朝廷的管理。
第二份,宛城所出產的貨物,在運到臨安的沿路任何人不得檢查,在路上也不會停留,直接到臨安,隻在臨安接受禁軍的檢查,檢查的內容僅限不得有鹽、糧、鐵、武器、火藥等物。然後,宛城的貨物臨安免稅,也不允許任何人故意為難。
朝廷根本就沒有人在乎這兩份招安之後的小要求。
連三百萬貫都給了,這點小要求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