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色大宋!
許堪說的沒有錯,山穀寺確實有皇家的賞賜、封冊。
遊九功微微欠身一禮“轉運使說的沒錯,隻是這些不知道如何解釋。”
證據。
山穀寺通過嵩山與金國西京留守之間的往來信件,以及西京留守答應給予國師級待遇,還有重建原先汴梁大相國寺等等之類的許諾。
許堪想拿過來看,遊九功不讓,隻說道“許轉運使還是抄錄一份吧,我怕你會毀了證據,聽聞你在這裡有祈壽牌,我看到了。”
許堪手都在抖,他萬萬沒有想到,山穀寺叛國。
這可是皇家寺。
遊九功將所有的證據交給趙範後吩咐道“傳本官的意思,宛城軍所屬所有的州府,增加一項稅。所有的寺廟要交稅,他們的香火錢的收入依客棧加稅,收三成吧。回軍的路上,先去搜了汝州風穴寺,看看有沒有通金的嫌疑。”
趙範應了一聲“下官明白,這就去安排。”
空閱和尚大笑“你等作惡多端,寺廟田地是供奉給佛祖的,你等強征田稅。現在又搶走三成香火錢,天理不容,你們就不怕有報應。”
遊九功笑了“傳我的話,這些匪人拉到舒州城下,公審,而後全部給我刮了。這肥和尚,點天燈。”
許堪想去勸。
可他還沒有開口就退縮了。
先不說山穀叛國證據確鑿,隻說眼下,衝上來將這些僧人往舒州城外拖的不是宛城軍的人,卻是山穀寺那上千戶佃農下的手。
山穀寺欺壓這些佃農已經很多年了。
可他們更向往另一種生活,就是寺中有仆僮的生活。這樣的生活隻有金國可以給,隻有金國才把他們當成貴人,成為高人一等的高僧。
舒州城下,公審。
可以說,大宋的官員,大宋的百姓,頭一次見到傳聞中的宛城公審大會。
這場公審大會連開三天。
許堪隻感覺頭暈眼花,不是累的,而是驚的。
他深深的感覺到舒州百姓的心已經開始往宛城這邊偏了。
宛城可怕的遠不是一個攤丁入畝,而是告官製度。
宛城可以民告官,有專門的衙門負責接待,名為民聲司。
就是一個專門負責去聽民間各種聲音的,任何一個隻要走進這衙門的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記錄在案,有專人負責審核。
有律條,誣告者告什麼便定什麼罪。
當然,還有非告狀的。
比如有老農來問,自家門前的水渠什麼時候會開始修,需要各村出多少勞力什麼的。這樣詢問,每三個月都會有裡正去統一作回複。
這叫民發聲,官有應。
許堪眼中,這是離經叛道。
在百姓眼中,這是為民造福的父母官。
幾天後,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