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色大宋!
在箭枝、箭頭上搞鬼,這事還不想讓金人發現,自然是需要巧妙一點手法。
畢再遇提到磨箭頭是軍中通用的辦法。
翟笱卻說道“其實,還有一種辦法,我認為更毒。”
“說來聽聽。”
“好辦法,現在是冬天,咱們給一些箭捆裡加上白磷,雖然咱們手上的白磷數量少,其餘的再加上一部分紅磷,不需要每捆都加。用咱們要替換到的廢物來交複這批物資,然後再一些箭枝作出一些中空的小機關。”
翟笱這法子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夠毒。
趙放在旁說道“這事靠譜?”
“靠譜。”孟林接過話題“眼下是二月中,等朝廷和金國談好怎麼也要四月,這是朝廷以往長期以來的談判效率,而後再等朝廷和咱們談,讓絳哥兒玩點手段,這就拖到六月了,然後八月底九月初的時候正式簽訂契約,第一批先交付鐵甲。”
畢再遇懂了,重重一拍大腿“好主意,那麼等交付箭支的時候已經是冬天。”
孟林指著畢再遇“你還是不懂。”
“難道不是冬天交付?”畢再遇確實是一臉的疑惑。
孟林指著桌上這些箭頭“箭頭代表著箭枝與箭羽的規格,秦軍能夠一統天下我認為最厲害的就是統一。秦軍的箭用的都是標準規格,而咱們宛城軍的箭卻是多種多樣,這樣不好,對後勤不利。”
這話畢再遇懂。
眼下宛城軍隻說弓,那怕是標準弓配的箭也有至少十種。
不是說不能用,而是不同的箭配發到軍中,弓弦的鬆緊,開弓的大小等等,都會影響到箭支射出去之後的效果。
顯然,孟林的意思就是,趁這次機會統一箭支標準。
這樣對後勤有幫助,同樣對部隊作戰也有幫助。
甲,更是要把原先的舊甲都處理掉,先拖上大半年,不是韓絳與劉過商量的幾個月,隻等瓊崖的新甲運到。
關於箭。
卻不能隻說箭。
還有弓。
南北的差異讓製作弓的原料不同,弓的張力不同,所以用的箭支事實也是不同的。
雜兵不說,有弓有箭你用就是了。
真正的精銳,好弓好箭可是非常講究的。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眾·號,免費領!
草原弓,最優秀的弓需要兩年甚至三年時間才能製作一張弓,用的是牛角加上豬皮膠,還有鹿角、牛骨等材料配上硬木製弓。
竹片弓是最差的弓。
桑、槐、紅柳、白臘等都遠遠的優於竹片弓。
畢再遇開始有所期待了“不知道瓊崖那邊研究的鐵胎硬木弓怎麼樣了,若成功的話對咱們是有用的。不,不對,是鐵胎硬木弩,不是弓。”
宛城軍正在改製,除了精銳的弓兵之外,開始大量的裝備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