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色大宋!
劉仙倫接了一段之後。
周必大“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這時,劉仙倫問“益公,現在你還認為,宛城對富貴者不友好嗎?”
周必大回答“我說的是權貴。”
劉仙倫觀接口“宛城不需要權貴。”
周必大反問“你在宛城不是權貴嗎?”
劉仙倫答“我在宛城,身為官員為百姓、為天下計,一心為公,我享受著我所付出而得到的回報,我可以令肉、飯酒、錦衣玉食。翟笱將軍全家老少衝鋒在前,為護天下百姓而戰。我等一不欺壓百姓,二不魚肉鄉裡,三不粘民脂民膏,四約束家人下人,五我等家眷與庶民共讀,六我等參與春耕秋收,七若遇天災危險我等於鄉裡共存亡。”
劉仙倫越說越是激動,他自信,身為上位者約束自身,以身作則,可以德行天下。
周必大唯有沉默來回應。
周必大七十歲了,他的認知裡自然是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是大宋朝老祖宗留下的規矩。
顯然,韓絳這邊的規矩卻不是這樣。
周必大看向韓絳“絳哥兒,你怎麼說?”
韓絳說道“貴族享受特權,這一點我是支持的。”聽完這話,周必大微微鬆了一口氣,可他卻又看到劉仙倫嘴角一挑,似乎想笑。
難道,這話還是後話。
果真,韓絳繼續講“享受特權的貴族,在危難之時必須是衝鋒在前的。貴族是一種信奉,更是一種精神。”
周必大繼續沉默,因為他感覺即將聽到的話肯定是顛覆他認知的話。
韓絳喝了一口茶“首先說精神,我們華夏的貴族,想一想夏、商、周之時,真正的高貴者他們擁有知識,他們有修養,有文化,他們絕對不是以享樂人生為目的,而是在引領無知者,並且培養普通人高貴的情操與道德。”
這話有理。
想一想,先秦時代,擁有知識的人確實是這樣,而且貴族大部分都是為了家國天下而奮鬥一生的。
韓絳伸出兩根手指“二,我心中的貴族,作為天下的上層,管理天下。那麼必然要以身作則,嚴以自律,珍惜自已族上一代又一代用血淚譜寫的貴族榮譽,扶助弱者,造福蒼生。”
有點理想化了,周必大認為,貴族就是享樂了。
想一想臨安城,想一想臨安的貴族。
再想一想,之前的韓府。
韓府一年的支出,足夠一個小縣的人吃飽喝足。
韓絳這時伸出了第三根手指“貴族,敢於說不。大宋皇帝軟弱無能,貴族就敢於放棄大宋的官職,大宋給予的財富,為追究更偉大的目標而勇於犧牲。因為他們並不是一個王朝的附屬品,他們擁有自我,不是寄生蟲。”
周必大完全無語了。
韓絳說的這些,若放在先秦時代真的會有。
可眼下。
大宋有嗎?
再看看劉仙倫,周必大看到劉仙倫眼中的驕傲。
周必大換話題了“絳哥兒,你可有想過,見到金國皇帝之後,會有什麼嗎?”
“沒有,因為猜不出,想不到。”韓絳倒說的實在。
劉仙倫在旁說道“我與改之兄會與主君同往,此次隻能隨機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