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張碧貞攜摯友鐘慶春到北京旅遊。
安排行程的是來自中國的33歲導遊楊寅,擔任她們的私人導遊。
張碧貞2005年到上海旅遊時的導遊也是楊寅。
2006年。
他來到新加坡,經張碧貞介紹短暫接觸過鐘慶春及其丈夫鄒習經。
臨出發前,張碧貞特彆交代楊寅。
鐘慶春的丈夫2007年去世了,她的心情狀態特彆不好,旅途行程儘量輕鬆些,鐘慶春開心就好。
楊寅,他有著熱情洋溢、喜笑顏開的性格,並且非常健談幽默,這對於他來講並不是什麼難事。
旅途中,楊寅的善良和熱情讓鐘慶春對這個33歲的中國導遊印象深刻。
楊寅對鐘慶春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原來旅遊時,愛購物的鐘慶春經常隨身帶1萬左右現金,沒幾天就花完了。
她就會打電話聯係新加坡的銀行彙款到楊寅的中國賬戶,過幾天又花完了,再打電話叫銀行彙款。
對這個花錢闊綽的老太太,楊寅格外熱情。
這個過程楊寅了解到,鐘慶春的丈夫是名醫生並且善於理財,二人相濡以沫幾十年,沒有子女。
去世前留給鐘慶春約2億人民幣的遺產。
其中包括鐘慶春和傭人一起居住的價值至少1.2億人民幣的豪宅。
現年80歲的鐘慶春需要獨自麵對以後孤零的生活。
3周左右的行程結束,鐘慶春二人回到新加坡後還持續接到楊寅的來信。
在信中,楊寅口吻親昵地噓寒問暖,逐漸獲取了鐘慶春的信任,鐘慶春逐漸從喪夫的頹喪中振作起來。
楊寅也體會到了用“熱情和善良”傍富婆的好處。
旅行結束。
鐘慶春給楊寅約為2萬人民幣的小費。
農曆新年時約6萬人民幣的新年紅包。
楊寅說想要學車,鐘慶春給這個熱情、善良的晚輩約20萬人民幣用於其在中國學車和買車。
張碧貞是一位退休教師,1958年起就和鐘慶春及其丈夫是朋友了。
她未婚且沒有親戚。
2004年。
同樣沒有孩子的鐘慶春夫妻希望她搬來一起住,以便晚年能互相陪伴。
張碧貞搬入後和鐘慶春相處得非常好,她們彼此很信任,還在2007年開了聯名投資賬戶。
看到自己的朋友漸漸的從悲痛之中恢複過來,張碧貞心中也是十分的高興。
所以對於楊寅,她的印象也是十分的不錯。
2009年。
楊寅說自己不再當導遊了,鐘慶春於是每個月給他約5000元人民幣用於生活開支。
楊寅再度來到新加坡,他聲稱自己想來新加坡發展,希望鐘慶春幫忙寫推薦書,申請永久居留權。
鐘慶春於是出資讓他用自己豪宅地址成立了音樂舞蹈工作室並將兩人一同列為公司董事。
後順理成章的搬進了鐘慶春的豪宅。
對外自稱是鐘慶春認的孫子,搬進來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奶奶”。
同年8月。
楊寅開始管理鐘慶春的銀行賬戶。
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