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31日深夜。
京西石景山某電廠靜悄悄的。
突然,一條黑影兒溜到牆邊,他躲在樹叢後麵,兩眼緊緊盯著門前執勤的崗哨。
不一會兒,換崗的哨兵來了。
兩人交接完,新上崗的哨兵來回巡視了一圈,似乎感覺不大舒服,走到牆邊蹲下嘔吐起來。
正當他要站起來回到哨位時,突然“噗”的一聲,頭上挨了重重的一棍。
哨兵仰麵躺倒在地上,雙手緊緊攥著那支半自動步槍。
摸哨的歹徒扔掉鐵棍,上前從昏迷不醒的崗哨身上摘下步槍倉惶而去,消失在夜幕之中。
事隔數日的4月7日子夜時分。
石景山區某部要地門衛室突然響起槍聲。
一名執勤崗哨被打傷,襲擊歹徒趁夜逃跑。
一個多小時後。
石景山公安分局巡邏隊在蘋果園附近攔截一輛白色麵包車實施盤查。
突然從車內跳出一名持槍男子,手持用毯子包裹的長槍,朝民警連開數槍。
打傷幾名民警後,落荒而逃。
就在首都警方四處布網查緝之時。
4月22日深夜。
豐台區某射擊場一執勤崗哨又遭偷襲,崗哨當場犧牲。
一個手槍槍套被搶走。
北京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了由張良基局長親自掛帥指揮的聯合專案組。
確定了加強防範、積極偵破的總體作戰方針後,全局各警種、各部門密切協作,投入了緊張的偵破工作。
專案組根據現場勘查。在“4·7”、“4·8”、“4·22”三起槍案現場提取了標有“75-81”標識的彈殼。
經過技術檢驗,彈殼同出自一支“56”式半自動步槍。
而這支槍,很有可能就是“3·31”某電廠崗哨遭悶棍襲擊被搶走的那支。
專案組偵查員經過分析,達成共識。
果斷地將四起案件並案偵查。
按照“4·8”案出租汽車司機的敘述及有關專家的分析認定,專案組為犯罪嫌疑人“畫像”如下。
身高1.75米左右,年齡35歲上下,北京人。
很快,全局每個管界民警手裡都有了一張犯罪嫌疑人的畫像複印件。
以石景山地區為中心並輻射周邊各區摸排犯罪嫌疑人的工作開始了。
偵查員和民警們對每一個線索認真核實、查證,夜以繼日地在茫茫人海中尋覓。
與此同時,全市巡察、防暴民警在重點地域、路口組織盤查、蹲守,加強防範。
回到北京的白寶山,迫不及待地開始實施他的計劃。
他要報複社會、他要殺人、他要攫取錢財彌補十多年勞役的“損失”。
他以襲擊崗哨搶奪槍支開始,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
那天夜裡,他騎了一輛破自行車出來。
電廠就在一片果園附近,白天路過這裡時已經看好道。
他把自行車放在果園裡,沿著小道向電廠走去。
他來到電廠牆外,爬上牆頭跳了進去。
夜深人靜。
他潛伏在離哨位不遠的一條夾道裡,看了看表,剛過10點。
他屏息蹲在那裡,靜靜待了一個多鐘頭。
11點左右。
門衛開始換崗。
他從身邊廢料堆裡摸到一根粗粗的鐵管,攥在手中,悄悄地向崗哨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