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五年正月二十日清晨,陽光灑在大齊軍隊的旗幟上,熠熠生輝。大齊皇帝溫景安一身金色鎧甲,身姿挺拔如鬆,他身旁的皇後沈淩汐則身著一襲紅色戰袍,美麗而堅毅。他們率領著二十萬雄赳赳氣昂昂的齊軍從貴陽城出發,向北挺進,目標直指婁山關。
正月二十五日正午時分,大齊軍隊抵達婁山關下。婁山關高聳入雲,城牆堅固,隻有一條狹窄的道路通往山頂,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此時,魏軍已經嚴陣以待,據守關上,人數雖僅有一萬,但占據著地利優勢。
溫景安望著眼前的險關,眉頭微皺,轉頭對沈淩汐問道“淩汐,如今我們麵對一萬魏軍,婁山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你可有良策教我?”
沈淩汐微微一笑,美眸中閃過一絲睿智,她輕聲說道“陛下,臣妾認為可遣一隊精兵,繞過敵後,截斷魏軍糧草供應。同時,另遣一軍佯裝強攻,吸引魏軍注意。待其疲憊之時,再率主力部隊全力攻城,必能破敵。”
溫景安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點頭道“不愧是朕的皇後,此計甚妙。”說罷,他轉身麵對眾將,高聲下令,依照沈淩汐所獻之計分頭行事。
沒過多久,前方戰報傳來,魏軍的糧草果然已被截斷,軍中士氣大受影響。與此同時,齊軍的佯攻也讓魏軍疲於應對。見時機成熟,溫景安一聲令下,主力部隊如猛虎下山般向婁山關發起了總攻。
戰場上殺聲震天,箭矢如雨,雙方士兵短兵相接,激烈廝殺。經過數小時的激戰,婁山關的城門終於在齊軍的猛攻下被撞開,大齊軍隊如潮水般湧入關內。魏軍眼見大勢已去,紛紛棄甲投降。
婁山關一戰,大齊軍隊勢如破竹,以摧枯拉朽之勢取得了巨大勝利,全軍上下士氣高昂、振奮不已。溫景安和沈淩汐並肩站在山頂,俯瞰著彌漫著滾滾硝煙的戰場,內心充盈著勝利帶來的喜悅。這場戰役的告捷,不僅僅展示出大齊國力的強盛,也使得二人之間的情感愈發深厚起來。
婁山關順利突破之後,大齊軍隊馬不停蹄,繼續向前進發。正月二十七日這天,大軍抵達遵義城下,麵對眼前這座固若金湯的城池,溫景安轉頭看向身旁的沈淩汐,開口問道“淩汐,接下來我們應當如何攻打此城呢?”
沈淩汐從容不迫地回答道“陛下,依臣妾之見,可以先派遣一批精明強乾的間諜潛入城中,探察清楚敵軍的布防狀況。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借助火攻或是投石車等攻城利器,集中力量攻擊城牆。除此之外,我們亦可散播一些不實的消息,以此擾亂敵軍的心神。”沈淩汐條理清晰地闡述著自己的想法,顯得信心十足。
溫景安認真傾聽完沈淩汐的提議,頻頻頷首表示讚同,隨即說道“甚好,一切便依照皇後所言行事。”話音剛落,他當機立斷下達命令,要求麾下諸位將領嚴格遵循沈淩汐所獻之計展開攻勢。
不久之後,齊軍順利地攻下了遵義城,城中的魏軍要麼投降,要麼被擊斃。溫景安和沈淩汐再次帶領著軍隊進入城中,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歡迎。
這場戰爭的勝利,讓大齊的威望大增,周邊的部落紛紛表示願意歸附。齊軍士氣高昂,一路勢如破竹。
二月初二,齊軍攻下遵義城後並未停歇,繼續進發,劍指銅仁。二月初五,大軍抵達銅仁城下,溫景安深知攻城並非易事,於是再次向足智多謀的沈淩汐請教破敵之策。
沈淩汐沉思片刻,緩緩開口道“我有一計,或可一試。我們可先派遣使者入城勸降,曉以利害,告知城內守軍他們已身陷重圍,若不投降,隻有死路一條。與此同時,咱們還可在城外大造聲勢,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兵臨城下的巨大壓力。倘若他們仍執迷不悟,拒不投降,那咱們便隻能強行攻城了。”沈淩汐冷靜地分析著當前形勢,提出了這套環環相扣的計策。
溫景安心領神會,連連點頭,對這番謀劃深表讚同。他當機立斷,立刻選派了一名能言善辯的使者,命其入城勸降。
數日後,使者終於歸來,帶回了城內守軍的答複。他們表示願意開城投降,但前提是溫景安必須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
溫景安答應了他們的條件。第二天,銅仁城的城門打開了,城內的守軍放下了武器,走出了城門。
就這樣,大齊軍隊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銅仁城。百姓們歡呼雀躍,慶祝著這場勝利。溫景安和沈淩汐的名聲更加響亮了,他們的故事被人們傳頌著,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
齊軍攻下銅仁城之後,貴州境內就隻剩下一些少數民族部落了,比如布依族、苗族、侗族等等。這些部落分布在貴州南部的大片土地上,由他們的酋長或土司統治著。
麵對這樣的情況,溫景安不禁皺起眉頭,向身旁的沈淩汐問道“淩汐啊,接下來咱們該如何招降這些部落呢?這些地方原本就是南疆的土地,向來各自為政。後來又被魏軍占領,這些部落受到魏軍的威脅,不得不忠於魏軍。咱們要怎樣才能順利地占領這些土地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沈淩汐沉思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我覺得,首先我們可以派遣使者前往這些部落,向他們傳達我們的善意和合作的意願。同時,我們也可以給他們一些實際的好處,比如貿易優惠、給予技術支持等等,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跟隨我們會帶來的好處。此外,我們還可以邀請一些部落的代表來到我們的營地,與他們進行麵對麵的談判和協商。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從而製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政策。”說完,沈淩汐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智慧。
溫景安點點頭,對沈淩汐的建議表示認可。他決定派出使者,攜帶豐厚的禮物前往各個部落,傳達大齊的善意和合作意向。
幾天後,各部落的代表陸續來到大齊軍營。溫景安親自接見了他們,並與他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在談判過程中,溫景安展現出了大國君主的氣度和智慧,讓各部落的代表們深感敬佩。
最終,經過溫景安和沈淩汐堅持不懈地努力,大部分部落都下定決心投靠大齊。他們與大齊正式簽署了盟約,從此成為大齊堅實可靠的盟友。
然而,新的問題接踵而至,溫景安若有所思地說“淩汐啊,這些部落猶如一盤散沙,時聚時散,無法完全納入中央有效的統治之中。我們必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強化中央集權,讓整個貴州省徹底處於中央的牢牢掌控之下。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好呢?”
沈淩汐稍作思索,然後回應道“我認為,可以在各個部落中任命一些官員,讓他們專門負責管理當地的大小事務,並要求他們定期向朝廷呈報情況。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大力推廣實施統一的律法規章製度,以此來增強對各個部落的監督管控力度。另外,我們不妨積極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推動各個部落之間的相互融合以及團結協作。”沈淩汐沉思片刻後答道。
溫景安聽完這番話,頻頻點頭表示認可,他滿意地說“這個主意不錯,就照你說的去辦吧。”
隨後,大齊朝廷開始在各部落中任命官員,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管理體係。同時,統一的法律和製度也得到了全麵推廣,各部落逐漸納入了中央的有效統治之下。
在文化交流方麵,大齊舉辦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廣泛邀請各部落踴躍參與其中。這些活動不僅有文藝演出、民俗展覽等傳統形式,更囊括了學術研討、技藝切磋等創新領域。通過此類深入而多元的交流方式,各部落間的相互了解日益增進,彼此間的友誼之花愈發絢爛綻放。整個貴州地區因之呈現出一片和諧穩定、繁榮昌盛的美好景象。
然而,貴州畢竟乃少數民族聚居之地,要想將其完全納入中央的有效管轄並非易事。尤其是此前已被大齊占領的雲南省,同樣以少數民族為主體,即便派遣官員前往治理,亦需耗費大量心神精力,且不時會引發一些局部的反抗鬥爭。麵對如此棘手的狀況,溫景安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決定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具體而言,就是徹底廢除這些地方的土司製度,改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員全麵接管當地的一切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