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寶全世界!
午前,陳功家廚房。
一家人笑意盈盈,圍著廚房灶台,各司其職,忙個不停。
陳曦洗菜,陳有田掌勺,陳家寶燒火,陳功…額,身無長技,隻好去搬柴火了。
柴火是陳家寶平日裡得閒撿拾或收割的,在主屋廊下碼得整整齊齊。
陳功將雙臂伸展到最大,一次抱起儘可能多的柴火,大步朝廚房走。
由於視線被柴火遮擋,沒有看見地上的半塊磚頭,他被拌了一下,手不由得一鬆,一大半柴火灑落在地。
在陳曦的調侃笑聲中,他把剩下的柴火抱到廚房,馬上出來收拾落在地上的。
最後有幾根枯枝滾得很遠,差不多靠近院牆了,他走過去想要撿起,就在這時,係統突然出聲
恭喜主人,挖寶a發現海黃木材一根,請小心挖掘!
“海黃?!”陳功一愣,他聽說過這個名詞,知道是海南黃花梨的簡稱,也了解關於海黃的一些詳細信息。
顧名思義,海黃的主要產地在海南島,其自古以來就是名貴木材的一種,曾被大量采伐用來製作家具。
明代黃花梨家具可以說達到了中國古代家具工藝、材料和審美三者融合的巔峰。
對海黃木材的追求又從明延續到了清,清中期後,由於原料資源枯竭,從宮廷到民間,不得不轉而選用產自南洋的紫檀等木材。
改開後,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民間對海黃家具的追捧方興未艾,海黃家具和原材料價格不斷彪漲。
就在去年,佳士得香港的一場古代家具拍賣會上,一對晚明蘇作海黃四出頭官帽椅拍出了驚人的八百萬港幣天價,從而再次推漲海黃木材尤其是最適合打造家具的陳年老木材。
“我家祖上沒當過官宦也不是地主,家裡怎麼會有海黃?”
陳功感到不可思議,按照係統地圖的指示,撿了根樹枝在泥地上劃撥幾下,露出一根木頭的一端長方形側麵來。
說是木頭,不如說是一根泥裹木頭,黑乎乎的,被抓出來後還噗落落往下掉著潮濕的泥土。
木頭長三米左右,寬十五六公分,厚五六公分,拎著還挺重的。
陳功把它拿到井邊,壓了一桶水,用刷子仔細清洗掉外麵泥土後,展現在他麵前的還是一根黑乎乎的木頭。
靠近了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這層黑乎乎的東西下麵的木紋,細膩流暢,就像國畫中寫意的山水筆法堆積在一起。
陳功明白,這木紋應該就是所謂的山水紋,而木紋上麵這層黑乎乎的應該是所謂的包漿。
他進屋裡找到一片刀片,小心地劃開木頭一端的一小處包漿,露出深黃褐色的木頭本色。
鼻子湊上去一嗅,香味很特彆,類似檀香,卻淡很多,縈繞鼻尖久久不散,正如資料中對海黃香味的描寫。
“俺爺,牆邊土裡怎麼會有這麼一根木頭?”他拎著木頭走進廚房。
“這個啊…”陳家寶露出思索之色,過了會才想起什麼,說道“這是一根門栓,你家造這套新瓦房時也沒用上,當柴火燒了又有點可惜,我就順手扔牆邊了,好多年沒看見了。”
“門栓?用海黃做門栓?”陳功驚呆了,追問道“這是俺家祖上傳下來的嗎?”
“俺家以前小門小戶的,哪裡用得起這麼好的門栓,這是解放那年我去陳富貴家拿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