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陽城人才引進的工作似乎有了一些動靜。人事局在杜東清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奔赴漢江的各個大學開展招聘活動。
他們精心準備,現場詳細地解讀著陽城為引進人才所製定的一係列優惠政策,每一個條款都蘊含著陽城對人才的渴望與誠意。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的一擊,招聘現場冷冷清清,詢問的人寥寥無幾,場麵十分尷尬。
杜東清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他在人才引進這條路上已經摸爬滾打了許多年,以前帶隊去各大高校招聘,效果不好,他心裡明白那是因為政策缺乏吸引力。
可如今,陽城給出了如此優厚的政策,有高額的工資待遇,有住房補貼,還有各種發展機會,為什麼還是無人問津呢?谘詢的人屈指可數,有意向的僅僅是幾個陽城本地的大學生。
6月底,杜東清像個不知疲倦的戰士,馬不停蹄地奔波於各大學校之間。他一次次地宣讀著政策,聲情並茂地介紹著陽城的未來藍圖,希望能夠打動這些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學子。
可即便如此,來應聘的人依然少得可憐。經過一個星期的不懈努力,有意向的人才60多人,這對於陽城龐大的人才需求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每天,杜東清都會懷著忐忑的心情給書記宋江彙報當天的招聘成果。看著杜東清一天比一天消沉,興致越來越低,宋江心裡也不好受。但他是書記,是這座城市的主心骨,他不能讓大家失去信心。
宋江沉聲道:“東清同誌,有付出就有回報,這隻是開始,我相信努力一定會有成果。人才的引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隻有堅持不懈,才能讓更多人知曉陽城的美麗與潛力。這樣,明天先休息一天,我跟市長商量對策,晚上我們再碰頭!”
隨著宣傳工作的持續推進,陽城的政策逐漸被更多人知曉。特彆是陽城本地的家長們,他們紛紛打電話給自己在外地讀書的子女,勸說他們回陽城建設家鄉。
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既能享受這麼好的政策,又能照顧父母,許多人開始心動了。
在漢江的一所大學宿舍裡,幾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圍坐在一起,討論著畢業後的去向。“畢業了去哪裡?”這個問題像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當然是玩啊,好不容易畢業,必須得先玩一段時間,去哪裡還沒確定好!”小李子一臉輕鬆地說道,他家裡條件優越,似乎不用為未來發愁。
“嗬嗬,小李子,你家有礦?”舍友們調侃道。
“礦倒是沒有,但工作我爸已經跟我安排好了!你呢,小王八!”小李子反問道。
被叫做“小王八”的小王自嘲一笑道:“還能乾什麼?打工唄,我家也就那個條件,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本讓我揮霍,畢業之後得去打工,隻是還沒想好去哪裡?”
這時,有個舍友突然說道:“前幾天不是有個什麼…什麼”
“陽城!”另一個舍友接話道。
“對,就是來學校招聘的,我看政策還可以,如果帶女朋友一起買房更是比市麵上便宜一半!”大家的話題一下子被拉到了陽城。小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對於他這種沒有家庭支持的人來說,也許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好機會,至少可以安排一個比較好的工作。
那年輕人仿佛做出了重大決定一般,喃喃自語道:“我要去陽城看看,那裡是否值得我留下來!”宿舍裡頓時安靜了下來,其他三個人若有所思地沉默著。
突然,有一人站起來說道:“我也決定了,要去陽城!”
其他人不可置信地看著他,他神秘一笑說道:“剛剛我在網上看到一條信息,陽城市官網發布最新消息,隻要是大學生或者應屆畢業生前往陽城旅遊,報銷來回車票,如果能落戶陽城直接發放補貼,趁著這個時間,我可以好好感受一下陽城的氛圍,值不值得我留下!”
“我也去!”
“算我一個!”大家的熱情被瞬間點燃,紛紛表示要去陽城一探究竟。
原來,為了進一步吸引人才,陽城市官網公布了一則重磅消息:隻要在這個畢業季或者暑假前往陽城旅遊,不管是大學生還是應屆畢業生都會報銷來回車票,如果能直接落戶,直接發放三個月的政策補貼,還有廉價的公租房可供居住。
這則消息就像一顆炸彈,瞬間在各大高校引發了轟動。
消息傳播的速度極快,再加上市人事局長每天去學校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陽城。谘詢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有意向去陽城看一看。
這則消息不僅在高校引起了軒然大波,在陽城本地也引發了轟動。
大家都沒想到書記和市長居然有如此大的魄力,為了引進人才居然給他們報銷車費,這得讓財政拿出多少錢啊?
原本省委領導對陽城的人才引進計劃並不看好,認為這是在做無用功。但突然這則消息的出現,也讓他們心中一震,開始思考配合上這一係列政策,會不會真的有大學生落戶陽城呢?
而此時,最憂愁的當屬張兵了。他所在的地方與陽城在人才引進方麵存在著競爭關係,如今陽城的人才引進計劃政策已經超過了漢江,隨著這一連串的消息傳出,至少會把很多人才都吸引了過去。
陽城火車站,變得異常熱鬨。醒目的標語隨處可見,仿佛在向每一個到來的人訴說著陽城的熱情與期待。
消息發布沒兩天,就有大批大學生湧入陽城,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而在這之前,為了這個決策,高成飛和宋江也是爭執了很久。
高成飛是個務實的人,他認為這一舉措會讓財政見底,後麵的人才公寓計劃就得擱置。他擔心這樣的投入會讓陽城的財政陷入困境,未來的發展會受到影響。
而宋江則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他深知人才對於陽城的重要性,隻有引進了人才,陽城才能有未來。
他堅信這些投入是值得的,雖然眼前會麵臨一些困難,但隻要吸引到了人才,這些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
兩人各執一詞,爭論得麵紅耳赤,但最終還是達成了共識,決定推行這個政策。
喜歡重生之退伍從政請大家收藏:()重生之退伍從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