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查的颶風,席卷了陽城的每一個角落。雖然江宜化工因其規模和曆史問題成為了風暴眼,但清單上的其他企業、其他區縣,同樣麵臨著嚴峻的考驗。
宋江深知,這場環保風暴,其核心目的從來不是簡單的關停與處罰,而是要倒逼出一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它是一次痛苦的刮骨療毒,也是一次涅盤重生的機遇。
整改清單如同軍令狀,下發至各區縣市。有的企業被勒令立即停產,生產線沉寂下來,工人們懷著複雜的心情參加環保培訓,等待著未知的整改結果;
有的企業則加緊升級環保設施,爭取早日達標複產。整個陽城的工業脈搏,在環保這根指揮棒下,進行著一次深刻的調整和律動。
市委市政府的口號明確而堅定:“我們既要經濟的‘金山銀山’,更要百姓的‘綠水青山’!兩者並非取舍,而是必須兼得!”
省裡給出了兩個月的整改期限,時間緊迫,壓力巨大。
江宜市那邊,江建國和蔣標華如同上緊了發條,幾乎住在了江宜化工。他們聘請了國家級的環保研究院所專家團隊進駐,對工廠進行全方位的“環保體檢”,尋找汙染根源,設計徹底的改造方案。
資金缺口巨大,他們一方麵壓縮其他開支,一方麵積極向省裡申請專項扶持,甚至開始接觸一些對綠色化工有興趣的潛在投資方。
宋江時刻關注著江宜化工的進展。他讓秘書收集了江宜化工的詳細資料,包括其發展曆史、工藝路線、產品結構、市場前景等,進行了全麵的了解。
他意識到,這個老國企問題雖多,但並非一無是處,其品牌、市場渠道和部分技術仍有價值。
如果能夠借助這次環保倒逼,實現技術和產業的徹底升級,或許真能走出一條新路。
他指示市政府和發改委、環保局等部門,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給予江宜市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但前提是方案必須科學、可行,絕不允許“帶病”複活。
就在環保整改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陽城發展的另一條主線——城鎮一體化建設,也在穩步推進。
副市長駱宇負責的這項民生工程,涉及大量征地拆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困難與阻力在所難免。
有時是村民對補償方案的爭議,有時是規劃調整帶來的協調難題。駱宇幾乎天天泡在基層,開協調會,走家串戶做工作。
總體而言,在市委的強力推動和較為公平的政策框架下,項目在平穩中向前邁進。
一個個老舊小區煥發新顏,一條條斷頭路被打通,教育、醫療資源逐步向郊區和新城傾斜。
宋江定期聽取駱宇的彙報,他強調:“城鎮化不是簡單地把農民趕上樓,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要讓他們有就業、有保障、能融入。進度要服從質量,穩定要壓倒一切。”
而最令人振奮的消息,來自於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源清醫藥和華橋重工兩大百億項目,在完成了前期的周密規劃和設計後,終於迎來了全麵開工的時刻。
巨大的工地上,打樁機轟鳴,塔吊林立,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兩個項目由市裡實力最強的城建公司承建,確保了工程質量和進度。
然而,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兩位企業老板曾多次找到宋江,希望能在地價上給予一些優惠,這也是各地招商引資的常見做法。但在這個問題上,宋江的態度異常堅決,沒有絲毫鬆口。
在一次非正式的會麵中,源清醫藥的張總委婉地提出:“宋書記,您看我們這麼大的投資落在陽城,是不是在地價上可以體現一點誠意?周邊幾個市給的條件都很有吸引力啊。”
宋江微笑著,但語氣沒有絲毫妥協的餘地:“張總,顧總,我非常感謝你們選擇陽城。我們會在政策服務、審批效率、配套保障上提供最好的‘軟環境’,確保你們的項目順利建成投產。但是,土地價格,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和市場的評估來,一分錢都不能少。”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兩位企業家,語氣變得深沉而堅定:“這些土地,是陽城老百姓祖祖輩輩耕種生活的家園。我們征收過來用於建設,本身就已經改變了它的用途。政府的責任,是確保給農民的補償是合理、到位的。如果我今天拿著本屬於老百姓的利益,作為優惠條件送給企業,那我宋江成什麼了?
這是對陽城人民的不負責任,這樣的發展,即便gdp上去了,我心裡也不踏實。我相信,二位選擇陽城,看中的是我們的產業生態、營商環境和發展潛力,而不僅僅是那一點地價優惠。真正的合作,是共贏,是長久,而不是占一時的便宜。”
這一番話,說得兩位老板麵麵相覷,繼而露出了敬佩的神情。他們見過太多為了招商引資而過度讓利的地方官,像宋江這樣堅守底線、直言不諱的,反而讓他們覺得更加可靠。他們知道,與這樣的決策者合作,規則清晰,前景可期。
一邊是傳統重化工業在環保風暴中艱難轉型,陣痛難免;
一邊是新興產業和城鎮建設如火如荼,孕育著未來。
宋江的大局觀,體現在不是簡單地“一刀切”否定過去,而是給有價值的傳統企業尋找再生之路;
他的發展眼光,體現在堅定不移地引進培育新動能,同時堅守政策的公平底線,絕不犧牲百姓利益換取短期繁榮。
他深知,城市的發展是一場馬拉鬆,一時的速度固然重要,但奔跑的姿態和可持續的耐力更為關鍵。
喜歡重生之退伍從政請大家收藏:()重生之退伍從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