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艘船的船長分彆由長著歐洲麵孔的克隆人安東尼李和在大員海戰裡表現出色的本土明朝人姚雲雷擔任,船隊主官是安東尼李,姚雲雷則是副官。
而間諜船隊的主要任務有四項,一是打探收集各國民生、地理、經濟與軍事等情報。二是綁架刺殺收買和移民各國優秀的物理化學家。三是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加深各國的矛盾。四是不斷擴大船隊的規模,以各國海軍和海盜的名義到處搞事,消耗歐洲各國海上的力量。
“一路保重,注意安全!一旦遇險,儘量撤離!我希望幾年後,還能看著你們能一個不少的回到大明,回到這裡向我複命!”軍港碼頭上,龐帥對即將登船遠行的間諜骨乾們鄭重的叮囑道。
“是,屬下明白,多謝將軍關心。屬下等必將完成任務,一個不少的回到這裡聆聽將軍的教誨!敬禮!”龐帥麵前,間諜骨乾們紛紛敬禮致意。
看著自己麵前這些即將遠行的勇士,龐帥莊重的舉起自己的右手向他們回禮致意。
“禮畢,登船!”隨著聲落禮畢,間諜們在船隊主官安東尼李的帶領下紛紛登上各自的船隻準備出航。
“鐺鐺鐺鐺!”一刻鐘,隨著一連串鐘聲的響起,兩艘蓋倫大帆船承載著龐帥的期許緩緩的離開碼頭,直奔遠方而去。
良久,看著船隊已經在自己的視線裡消失後,龐帥便離開了這裡往另一個碼頭而去。
覺華島的防區主要由一個主島和三個小島組成,主島即覺華島,後世稱菊花島。而三個小島則分彆稱磨盤島、張山島和閻山島,總共約3.5平方公裡左右,其中主島覺華島的麵積再2.5平方公裡左右,是覺華島的核心。
覺華島總體“呈兩頭寬,中間狹,不規則的葫蘆狀,孤懸海中”。
在唐朝,覺華島便已嶄露頭角。
孫承宗出鎮遼東後,他不僅要忙著構建遼東的防禦體係,並著重寧遠城的築城工作與戍守工作,還要在覺華島上囤糧與建設覺華島水師。
自打廣寧失陷後,孫承宗的工作重心便轉向已建好的寧遠城,而儲存糧食的覺華島也被老孫掛記在心,用心經營。
覺華島上建有一座專門囤糧的小城,城呈矩形,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250米,牆高約0米、底寬約6米。其北城牆設有一個城門,通向城外的港口,也是糧料、器械等物資的運輸通道。南城牆也設有一門,通向島上葫蘆狀的中間,便於島上往來。而東、西兩麵的城牆則因防守的需要沒有開設城門。城中用於存量的糧囤、囤防物資的庫房及守城官兵的營房等設施建築齊備,甚至還建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排水溝用於排水。
而水師的營寨則建在島上的北端,大小船隻約2000餘艘,規模甚大。
島上的居民數量接近於萬人,雖然守軍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加起來也在八千人左右。
看著覺華島懸於海上易守難攻,不過知道曆史的龐帥卻知道這都是些表麵文章,屁用沒有。
為啥因為有史可依啊!
據曆史記載,在天啟六年正月二十六日這一天,久攻寧遠城不下的建奴,一麵派少部分兵力繼續攻打寧遠城,一麵則命大部分騎兵進攻覺華島。
都知道建奴早期水麵力量薄弱,正常情況下,出個海很難。但是,老天爺給麵子啊!小冰河時期的大明就是多災多難啊!
天啟六年正月二十六日,大明的正月,是真冷啊!
後世記載,時值隆冬,海麵冰封,從岸邊履冰,可直達島上。姚撫民等守軍,為加強防禦,沿島鑿開一道長達5裡的冰濠,以阻擋建奴騎兵的進攻。然而,天氣嚴寒,老天格外的遵循自然規律,結果冰濠剛鑿開,一個呼吸的功夫就又凍上了。曆史又記載,姚撫民等率領官兵,“日夜穿冰,兵皆墮指”。
墮指啊!聽著都疼。
就這樣,由武納格率領的蒙古騎兵及滿洲騎兵,約數萬人,就這麼從容的縱馬從冰上打上了覺華島。
雖然島上軍民儘力抵抗,可惜最後因為各種原因,建奴還是搞廢了覺華島,島上的7000餘名明軍和7000餘丁口商民都被建奴殺了個乾淨,島上存儲的萬餘石糧食和2000餘艘船隻也都被建奴燒了個精光。
經過綜合考慮後,龐帥打算派出一個團的火槍手和一部分順義營的士兵共四千餘人駐守覺華島,至於水師,一艘三級戰列艦帶兩艘五級風帆巡洋艦足矣。
至於以後的覺華島之戰,龐帥就不去管了,先駐軍再說。
碼頭上,看著即將駐防覺華島的火槍手們紛紛登船,龐帥不由的覺著天啟朝的時間過的真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