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城外,當建奴那蒼涼的號角聲響起後,在寧遠城下正在苦苦鏖戰的建奴士兵們頓時來了精神。
原本還在努力攀爬攻城梯的阿哈士兵們紛紛快速的滑下梯子,和城下已經開始跑路的阿哈士兵們一起奮勇爭先的往回撤,跑的那叫一個快啊。
本就善於野戰而弱於城戰的建奴們早就不想打了,雖然大部分攻城的都是炮灰阿哈和披甲,但是帶頭上的也有女真族人。
孫子曾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這次寧遠攻城之戰,建奴也沒達到五倍的優勢啊,建奴全族可戰之兵才多少人,打個攻城戰死的人數比幾場野戰死的人還多,這不是硬送人頭嗎
得不償失啊!
看著如潮水般退去的建奴士兵,寧遠城頭上的守軍也顧不得思考正和自己打的火熱的建奴為啥退兵,紛紛放下手中的武器並順勢坐下或躺下恢複自己的體力。
“督師,應該是山東兵在西南方和建奴交手了,估計建奴是吃虧了,怕出事,所以退兵了。”寧遠城南城門樓上,胳膊上還插著半隻箭杆的趙率教對身前正在瞭望建奴大營情況的袁崇煥說道。
“嗯,應該是打起來了,你們看,建奴大營出兵了。”袁崇煥指著遠處正在往外吐著騎兵的建奴大營對趙率教和其他人說道。
“督師,是一個正紅旗甲喇和一個鑲白旗甲喇,他們一起往西南方去了。”一個眼神較好的遼東將領仔細的瞭望了一會後說道。
“也不知道龐參將和滿總兵這八千多人在野外能不能頂的住。來人,讓夜不收試試能不能出城查探一下情況!”對於此時城外的唯一援軍,袁崇煥還是很擔心的。
由於現在西南情況不明,寧遠城內外雙方都不敢亂動,均是默默的在原地恢複著元氣,為下一場大戰養精蓄銳。當然,也不是沒有不敢動的,起碼雙方得火頭軍除外,他們都正在熱火朝天得為各自的大軍準備著飯食。
沒讓雙方等待太久,站在城頭得袁崇煥和站在營寨望樓上得皇太極便看到一支正紅旗得殘兵敗將在之前出營得兩支騎兵得掩護下往回撤,他們後麵則是一支明軍騎兵在後方不斷得襲擾跟進。再往後,便是一團火紅色得步兵大陣正在跟隨移動。
“之前,兵部的行文中就提到這位龐帥龐明澤(題字明澤)乃是殺倭寇平司亂榮升起來得戰將。然朝中卻傳聞其為閹黨一係,自古閹黨少良將。吾本來對其來援,並未報太大期望。且本就不想此子留在城中,唯恐其在大戰中怯戰亂我軍心。故順水推舟放任其在海邊駐紮,不成想今日卻能見到其能攆著建奴打,看來其投靠閹黨委其身,想必也是迫不得已吧。”看著遠處越來越近的“龐”字將旗,袁崇煥有些感概得對著周邊得將領們說道。
大佬唉!宮裡來的監軍就站在邊上哎,閹黨二字就莫提了啊,看著有感而發的袁大人和一邊表情已然快要失控的監軍太監,周邊得將領均默不作聲,集體統一抬頭45度向天上看去,想要看看天上的哪片雲彩大,哪片雲彩小。
“李額駙,起來吧,火銃兵覆滅之罪不在你,回去後我會給阿瑪解釋的。”建奴營寨望樓上,皇太極對早早逃回來並跪地請罪有一會兒的李永芳說道。
“罪臣,謝貝勒恩典!”早就跪的難受的李永芳立馬開口順勢站了起來。
“李額駙,你久居明國,人脈寬廣,可知這打著龐字旗的將領是何人領的是何處兵馬”雖然打心裡看不上李永芳這個二五仔,但是麵子上的功夫還是要做到位的皇太極問著李永芳。
“恐怕要讓讓貝勒爺失望了,明朝北地九邊並無龐姓將領的存在,想必應該是南方來的或者新提拔上來的將領吧。我這就安排人手去查探下他的來曆。”據野史傳聞,李永芳還是一名特務工作者,負責對明朝的情報打探,人員的策反等工作。
揮手示意讓李永芳下去查探龐帥的情況後不久,被火槍兵打的丟盔卸甲的薩哈廉和鼇拜兩個倒黴蛋也在揚古利的接應護送下安全的回到了營寨。
“罪臣薩哈廉,罪臣鼇拜見過貝勒爺!罪臣輕敵冒進導致大敗,還請貝勒爺重罰!”望台上,薩哈廉和鼇拜見到皇太極後,立馬跪地請罪。
“爾等到底遇到了何事還不速速道來!”皇太極身側的代善在其示意下後連忙開口問道。
就在皇太極一邊背負著雙手站在望樓上觀察著越來越近的火槍兵,一邊聽著身後互相補充著內容講故事的時候。滿桂和趙武英帶著騎兵也給火槍兵們在建奴東南兩處營寨之間的位置找到了一處適合列陣的開闊地,隨後便分兵提前奔向開闊地兩翼等待火槍兵的到來。
“咚!咚!咚!”隨著一陣輕快有序的鼓點聲傳來,數千名身著大紅色鴛鴦戰襖的火槍兵們排著整齊劃一的隊列,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出現在眾人的視野裡。
“貝勒爺,非是我等不爭氣,實屬這夥山東來的火銃兵銃火過分犀利,犀利到百步之外就能擊穿我族勇士的三層甲,我們曾帶隊多次衝鋒,甚至還試了試兩翼迂回衝鋒,結果都是慘敗,我們的弓都還沒拉開,就被密集的彈雨打退,對方甚至還得到了海船上的火炮支援,所以我們自始至終連對方二十米遠的距離都沒衝過去。是罪臣無能,未能多帶回我族勇士,還請貝勒爺重罰!”望樓上,樣子略顯淒慘的薩哈廉帶著一臉淒苦的鼇拜哐哐的磕頭請罪。
“山東來的好一支精銳啊!”望樓上,聽著薩哈廉的話語,皇太極再看看遠處井然有序列陣的火槍兵,不由得誇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