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進入到這個國庫券市場的時候,他忽然又發現了一個很大的漏洞。”
“那就是所以說國庫券上麵的麵子都是一樣的,全國統一的一個數字。”
“可實際上麵,當這些國庫券到達了每個地方政府的時候,他們所銷售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比較富裕的地方,國庫券的價格就比較高,能夠按照他的麵子原原本本的賣出去,收回到這個麵子的金錢。”
“可一些貧困的地區根本就賣不掉,因為這個地方的經濟很差,人們手上都沒有錢,怎麼會有錢去買這種東西是”
“於是這種地方政府他們沒辦法,為了完成上麵交代下來的任務,他們隻能夠打折出售。
“隻要他們國庫券打折,那麼每個地方的國庫券價格就不一樣,每個地方的國庫券價格不一樣,這說明他們之間已經存在的很大的利差”
“我當然了,國庫券這個東西就算是當時很多人也看錯了之間的利潤。”
“給真正有膽子去炒作的人會有幾個?”
其實劉海講的一點都沒有錯,這個年代並不是說很多人不知道一些發財方法。
而是這個年代的人都非常的保守,他們認為自己如果這樣乾了是不是會違法?是不是會被抓進去?
這是典型華夏人的心思,華夏人一直都是一種比較溫和的人生態度。
都非常的勤勞,覺得自己賺到一點錢在自己的手上,然後可以一點一點的去積累,最終達到自己人生理想的那個高度。
所以當一些財富風波到達每個人麵前的時候,這些人哪怕是已經看出來能夠賺到很多錢,可是他們依舊還是不會動。
因為他們手上賺的那點錢來的太不容易了,都是靠著自己一點一點勤儉節約存起來的。
生怕自己這麼一下子投入進去以後,這種虧了以後怎麼辦?
並不是說他們沒有多大的眼界,而是因為這個時代就是如此,報紙上麵經常會有人報道說什麼今天這個人投機倒吧被抓了,那個人因為倒賣了什麼東西被抓了。
尤其在80年代的時候,全國各地還是有幾個比較能力強的人。
他們是整個華夏第一批創業的人,而且他們也做的非常的成功。
隻不過很可惜這些地方的觀念還比較的落後,當他們成功了以後,上麵的人開始盯上了他們。
一些頑固不化的人認為,他們就是在投機倒把,就是在搞資本主義。
於是很多人就開始對他們下手了,當上麵的風稍微緊一點的時候,這些人就成了風口上的人。
尤其是在某個地方有一個人,在80年代他們連續創業的兩三次,每一次都非常的成功。
但不過很可惜,每一次他們所創造的所有財富,這種都被上麵的人給直接拿走了。
不但是羅子他們還在監獄裡麵備受煎熬。
甚至還有人被判了死刑,差一點臉麵都沒有了。
就這麼一個時代風潮之下,有幾個人會把自己的錢拿出去投資?
所以幾十年以後總會有人在說八九十年代就是一個瘋狂的年代,隻要你有膽子基本上麵就能夠賺到錢。
說來說去其實還是一個很膽魄的問題,就像現在的股票一樣的,最開始的時候不也是一群膽子大的人才會去搞的嗎?
喜歡激蕩1981,農村也瘋狂請大家收藏:()激蕩1981,農村也瘋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