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搞明白那狹小的通風係統究竟最終會到達何處,天蠍立刻從城市中調動了兩台服務機器人。
橄欖球造型的服務機器人可以多向移動,而且體積小巧,五十公分的通風口足夠其自由移動。隻要沿著通風口找到發生火災的地方,並且將其從內部接入網絡信號,天蠍就能輕易的獲得所有的控製權。擁有了防禦核心的天蠍在電子戰爭中已經是無敵的存在了。
方澤雖然極端好奇,但是並沒有開口調整天蠍的安排,在他看來,高度智能化的天蠍在獲得了大量搜索隊的搜索數據作為樣本之後其實際的探索能力和規劃細致度應該遠超於自己,根本不需要自己來指手畫腳。
事實也確實是如此,所有的搜索隊執行救援和探索任務所產生的任務記錄視頻資料都會被天蠍仔細分析,最後詳細歸檔再錄入資料庫。
但是對於這種完全未知情況的探查其實並不一致,探索隊執行的是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所派遣的行為,而如今的任務則是在完全未知且目標不明的情況下的自主行為,這也是為什麼天蠍並沒有做足準備,甚至沒有考慮過會出現眼下這種情況。
不過其高度的智能還是很好的彌補的這個問題。
第二批出發的尋覓者不光攜帶了小型的服務機器人,還額外攜帶了兩台工程機器人。如果遇到情況複雜,就直接使用工程機器人直接破開通風井當中的隱蔽門直接進入。
短短十幾分鐘,方澤就從其他機器人的畫麵中看到了新降落的尋覓者。
明黃色的護盾不斷閃爍,抵禦著周圍狂風席卷來的沙礫和低溫的侵襲。
工程機器人相比於軍事機器人更加皮糙肉厚,其搭配的腕足式全地形移動係統更是輕易的適應了現場的情況。
如同觸須一樣的機械臂難得的收回了尖端的機械工具,切換成三爪機械臂之後輕易的抓住了兩台服務機器人,隨後就如同蜘蛛一樣直接貼著垂直的通風井就這樣走了下去。
整個場麵莫名的讓方澤想到章魚博士和蜘蛛俠。
工程機器人很快趕到了之前看到的總通風口,隨手將手裡的服務機器人塞進了狹小的方形管道中。
服務機器人同樣是有柔性機械臂可以使用的,雖然長度不如工程機器人那麼長,承載能力也沒有那麼誇張,但是支撐自己還是可以的。
兩隻機械臂的支撐下,小巧的服務機器人輕易的到達了管道的底部,並且隨著其裝配的火災檢測分析模組更加明顯的看到了曾經黑煙的上升路徑。
畢竟服務機器人在城市中也參與消防等等工作,其對這種災害監測反而比工程機器人和軍事機器人更加專業。
下方的排風管中每隔三四十米就會在其中鑲嵌一個排風扇,但是對於服務機器人來說這並不困難,很輕易的一路前進一路拆卸。相對於軍事機器人直接粗暴的破壞來說,這著實是溫柔的多了。
在管道中傾斜向下的前進了幾十米,一個金屬格柵的通風口出現在畫麵中。
服務機器人裝配的微型工具很輕易的擰下了上麵的內六角螺栓,隨後將整個金屬格柵丟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