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丸小國!
小五也明白文歎的想法,接過了文歎給的錢後就自己先走了,而文歎則是領著自己的禦林軍們又回到了朝堂中去,到了朝堂後,官員們一個個對著文歎行禮,文歎一一應過之後,也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辦公。
有的人會覺得可笑,說難道文歎還有事情做嗎?答案是有的,而且事情還不小,昨天文歎不是說了嗎,要改革一下現在的軍製,之前的那一套,顯然已經落後了。按照文歎原先的計劃,是要等登基大典過後,把文武製度都改一下的,但現在軍隊快亂了,自然要提前改了,所以文歎又得到這裡冥思苦想。
文歎想著究竟該怎麼改,最難的地方不是每個武官的職位管多少人,而是該叫什麼名字。顯然,若是按所管人數的百分比來算的話,那文國的將軍,肯定會多如牛毛,那就不值錢了。可是若是不叫將軍叫什麼?比如陳布衣吧,他管的第二軍大約一百多號人馬,按照現實來說,他管這點人,應該叫他百夫長才對,可是不能這麼叫吧,堂堂文國數一數二的一員大將,職位竟然是百夫長。傳出去,不是會被笑掉大牙嗎?但是人就這麼多,還就得這麼改,想來想去,文歎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文歎準備,給一個人的職位弄了百夫長以後,再弄一個類似於稱號或者頭銜的東西。比如陳布衣,他的職位是個百夫長,然後還被封了個叫做“鎮北將軍”之類的封號,這樣一來,文國也算是有將軍了。雖然有些掩耳盜鈴的嫌疑,不過文歎最後還是選擇要這麼做,畢竟自己管的國家是小國嘛,小國就應該這樣無恥。
這樣一來,文國軍隊的編製就出來了,文歎是這麼想的。文國現在的軍隊,不是差不多1500人嗎?就以1500人為標準來分配,其中800人為中央軍,也就是說800人待在金嶺城,剩餘的700人,文歎要把他們分配在地方上。維持治安也好,守城也好,就是這700人。1500人的軍隊,文歎覺得是目前天明州所能維持的最大兵力了。雖然文歎估計,天明州真正的人口數量,並不是文國官方所說的15000人左右,至少是它的兩倍,也就是兩三萬來人,可是即使這樣,1500的常備士兵也已經算是軍事優先的國家了。
這個先不提,繼續說文國新的軍隊編製。文歎打算每十人為一什,設一名什長,每百人為一屯,設屯長一名。每千人為一這個不用設置,因為文國總共才1500人。用不到千這個單位。
也就是說,文國有150名的士兵會升官當上什長、還有15名士兵要升官當上屯長,這樣一來,估計就沒有那個二百五說什麼文國沒有上進的空間了。
至於為什麼要一百人為一屯呢,文歎是想著,文國的士兵,還是要去種田的,畢竟這幾年估計不會打仗,不如都派去屯田,還能多點糧食,所以就直接叫一百人為屯好了。
定製完這個官位後,就該是封官了,這個好消息,自然是應該到軍營,在所有人麵前,大聲的念出來,所以文歎把官職寫在羊皮紙上後,便站了起來對安慶明說道“丞相,請你把文國所有的大小官員還有士兵都趕緊集結到軍營裡,我有事要宣布。”
“遵旨。”
這麼大一件事,自然應該所有人都參加,不論你是普通的士兵也好,還是像安慶明這樣高高在上的丞相也好,都得到場。
文歎率先到了軍營,此時軍營裡已經開始動了起來,趙布驅趕著士兵們走到軍營中央的開闊地那裡,這裡也是文歎經常宣布消息的地方。
很快,什麼文武大臣,大小官吏,士兵夥夫之類的,就都被文歎集結到了這裡。
士兵們對此都很好奇,心說這是要乾嘛,莫非是要當眾砍頭殺人不成?畢竟有的人在昨天還造反來著,今天就被集結到這裡,自然很緊張。而沒參與造反的士兵,也都覺得大概是文歎要殺人了吧,昨天那些造反的士兵差點把他給殺死,放誰身上誰都得生氣。
文歎站到了最前方,看著這些士兵,停了一會後,文歎說道:“將士們,今天孤將你們都集結到這裡,你們肯定都很好奇吧?也許是想著,我要殺人了之類的,反正以為今天是壞事。但在這裡我要明確的說一句,今天不是你們所想的那樣,絕對不是壞事,相反,反而是好事。早就聽聞,有的人覺得在文國太憋屈,立了功也沒有獎賞,今天孤就是來給你們弄獎賞的。”
文歎的話一說完,底下的士兵們自然又開始亂哄哄的討論起來。
“哦,哦,終於來了嗎?我就說我立了這麼大的功,該有一點獎賞的,不知會給我什麼樣的官呢?”
“是不是也給我們護衛長之類的?”
“嗬嗬,依我看啊,肯定大部分人是得到錢之類的東西吧,畢竟護衛長就那麼幾名,你以為每個人都能當啊,我看這次又是敷衍我們吧?”
“彆說了彆說了,聽陛下說說吧。”
“切,這次能當官的估計是有關係的人吧?應該是陛下的親戚,或者朝廷那位大人的親戚吧。”
看著底下亂哄哄一片,站在台上的黃勇彥等將領想要製止他們,文歎揮了揮手示意不要阻止,文歎也是想聽聽這些士兵們有沒有什麼怨言之類的,看看自己這次的改革能不能解決問題。聽了大部分士兵的話後,文歎發現果然和自己預料的一樣,這些個士兵們主要就是為了以下幾點感到不滿。
第一就是沒有官當,不是所有人都想著得過且過的,有上進心的人不少,就算隻是十個人裡有一半的人想當官,那1000個人裡也會有500個,這個數目不算小,所以這個問題自然要解決。
第二點就是這次打完仗一點獎賞都沒有,或者是他們不懂規矩,不知道文歎是打算登基大典後再給獎賞。對這一點感到不滿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得過且過的,他們不想當什麼官之類的,就想著這次打完仗殺了人立了功為什麼不給我們一點錢花花,這個是最好解決的問題,文歎也有對付的辦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