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縱橫,從武林外傳開始!
孫思邈。
一個聽到名字就能讓人想到慈悲、仁愛、寬厚等美好詞彙的醫德高尚的大夫。
他醫術高明,擁有無數個“第一”。
第一個麻風病專家;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第一個提出複方治病;第一個提出多樣化用藥外治牙病;第一個發明導尿術;《千金方》是華夏曆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
哪怕是零零發那種性格跳脫的人,見了孫思邈,也必須恭恭敬敬的行禮,喚一句“祖師”。
因為零零發的身份是婦科大夫,而婦科和兒科都是在孫思邈的倡導下建立出來的。
更讓人尊重的,是孫思邈高尚的醫德。
孫思邈是第一個完整闡述“醫德”的大夫。
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無論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皆一視同仁。
而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用親身實踐,為後世的大夫做榜樣。
這也引出了“杏林”和“虎撐”。
孫思邈晚年在寓郊寺懸壺行醫,不收診金,惟望患者病愈後在寺旁植杏樹三株,經年植杏,鬱然成林。
杏子熟了之後,便賣掉杏子換取米糧,用以賑濟災貧。
孫思邈在山間采藥的時候,一隻被骨頭卡住喉嚨的老虎,趴在地上求救命,孫思邈用一個銅環卡住老虎的嘴,把手伸進去,拔出了骨頭。
老虎感念孫思邈救命之恩,不複危害人畜,守護杏林,並充當藥王坐騎。
銅環後來被改造成手搖鈴,稱之為“虎撐”,遊方郎中多會手搖虎撐。
虎撐放在胸前搖動,表示是一般的郎中;與肩齊平搖動,表示醫術較高;舉過頭頂搖動,表示醫術非常高明。
孫思邈生於大統七年(541年),開皇元年(581年)隱居於太白山,一邊鑽研醫術,一邊修道煉丹,如今約有七十歲。
太白山是秦嶺山脈最高峰,和終南山毗鄰。
在周朝的時候,曾經把太白山和終南山合並,統稱為“太乙山”。
孫思邈專心鑽研醫術,濟世救人,呂雲澄便是可以一劍斬破青天,也和他沒有半點關係。
不過呂雲澄那一個多月也不是乾等著老酒發育,還讓人從飛馬牧場送來了《長生訣》,以及魯妙子破譯的文字。
長生訣記載了不少養生之術,孫思邈自然是想要看一看。
呂雲澄自然不會對孫思邈擺譜,昨晚托岐暉送了一封拜帖,早晨眾人沿著終南山遊覽,一路走到太白山草藥最豐盛的山麓。
婠婠看著遠處的太白山,眼中滿是期待。
呂雲澄是什麼性子,她實在是太熟悉了,看似風輕雲淡,實則狂的沒邊。
能被一個如此張狂的人稱為“當世唯一一個純粹好人”,擺足禮數求見,該是何等聖賢?
旁人從樓觀台趕到太白山,需要很長時間,但眾人皆是武林高手,懸崖峭壁一掠可過,倒也用不了多少時間。
巳時二刻,眾人到了太白山,見到了孫思邈。
年近七旬的孫思邈麵上沒有絲毫老態,神光內斂,皮膚晶瑩,鬢邊幾縷白絲,不僅不顯得蒼老,反而為他增添了幾分穩重。
他的氣機異常的平和,圓潤至極,透過陽光看去,身上仿佛有金光紫氣環繞。
隻是靠近,便會感覺到安寧和舒適。
道心種魔大法能夠感知到萬事萬物的波動,婠婠領悟出的天魔十九重也有類似的能力,孫思邈是兩人見過的波動速度最慢的人。
他的內心平靜的好似一汪清泉,又像是綿綿春雨,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上前見了一禮,寒暄數句,兩人談到了正題。
呂雲澄拿出長生訣,笑道“昨夜傳信,邀請孫道長共參長生訣,這便是原件,那七千多個字形,也都被魯妙子大師破解出來。”
孫思邈打趣道“此物當真能讓人長生?”
呂雲澄道“除非破碎虛空,去往另一片天地,尋找新的機緣,否則哪有真能長生之人?
此物本為道家養生術,我也是誤打誤撞才領悟到了修行之法,養生和醫術方麵,卻是看不懂了。
孫道長醫術高深,定能參悟先賢遺澤,若能以此福澤後世,讓世人皆能延壽一兩年,億萬百姓一人一年,倒也算是‘長生’了。”
岐暉等人看著長生訣,眼中不由閃過渴望。
呂雲澄破解長生訣早已傳遍天下,呂雲澄夫人,侍女,以及四個弟子,各自練成一篇長生訣,都憑此修行到了先天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