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武天下!
東塔村,西塔村,木塔鎮……這一代的村鎮都與“塔”有關,原因是崇尚禪宗,光是路過這百十來裡路,祈翎就數出了三座古廟,如此貧瘠之地,廟宇卻修得有模有樣,大院深宅,浮屠高塔,這一代人對仙佛的尊崇,可見一斑了。
自然如此,禪宗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越是貧苦的人家就越相信此教義,他們除了信仰之外再也沒有彆的依靠。這也是一種無形的可悲。
世上有仙魔不假,但絕對沒有神佛,這些都是教士根據自己的思想杜撰而出,人間太多戰爭了,戰爭帶來的瘡痍也過太明顯,貧苦的人們隻能依托信仰祈求平安,久而久之,神仙妖魔混為一談,於是,複雜且矛盾的思想就此誕生,人間王朝也進入了一個諸天神佛,百家爭鳴的時代。
祈翎沿途拜訪過一家寺院,但近了看才發現大門破爛,磚牆垮塌,石台上長滿苔蘚,院兒裡遍地雜草狼藉。寺院早已人去樓空,殼兒還在,魂兒丟了。
當然了,若你發現拜佛沒用,他保佑不了你,誰還會再信呢?是這麼個理兒。
祈翎倒還埋怨過這些寺廟僧侶,自家母親很早就已吃齋念佛,各大寺廟都捐過善款,最後呢?還是病痛而世。虧得老道用仙樹做了個法身,又使大神通法術才將她勉強救活,能打能用才叫真本事,滿口教義無作為,遲早會走向覆滅。
那些個壞蛋,根本就不可能放下屠刀改過自新,反之斬草不除根便會後患無窮。
壞人是真的壞,而且壞的一點兒也沒理由。壞人哪兒需要理由?找理由的壞人就不配叫做壞人了。
……
祈翎下山時剛過辰時,救下郭小醉,擊退韃虜騎兵時已經過了正午,再沿著陽關大道策馬飛奔了半個時辰,一座古樸的小鎮子映入眼簾。
荒地濕潤,木頭牌坊容易被黴蝕,故此,村店鎮口都用石碑當做路牌——木塔鎮,苦中作樂的一個小鎮。
鎮口盤踞著七八十號精壯的男人,他們削尖的杉木做路障,破舊的土瓦立城牆,各個提刀持棒,不說威風凜凜,也誌氣昂揚啊!
士兵不作為,民兵守國門?究竟是可笑,還是可悲?
“你是從哪兒來的?!”祈翎被三個手持長矛的民兵阻攔在鎮口。
祈翎撩了撩額間幾根頭發,爭著臉麵說“你們看我的麵孔就知道我是漢人了,大家都是同胞,快放我進鎮吧?”
“嘿!你小子答非所問不是?我問你是從哪兒來的,誰管你是什麼人?漢人!漢人了不起?一聲不吭地就走了,呸!窩囊廢,羞恥與你們做同胞。”
民兵的麵相雖與漢人無異,但從說話口音和服飾穿著上來看,應該是少數民族。漢人軍隊不仁義,他們肯定不服氣。
祈翎輕歎一口氣,老實交代“我本漢州的商人,到此東塔村收購藥材,後遇到百越人追殺,匆忙中奪下一匹白馬逃回……現在一心隻想回家,僅僅路過此地而已,你們行個方便。”
三個民兵互相用客家話商量了幾句,祈翎也聽不太懂。最後一個民兵伸出手,攤開手掌心,索要道“這條關口本來隻讓栗族人通行,你們漢人要過去,得收錢,三十兩銀子,一兩也不少。”
看來這幫人真沒把漢人當同胞。祈翎剛下山,一身青衣,兩袖清風,除了一柄仙劍,幾件法器之外,再也沒有其它值錢的物件兒,從哪兒去找三十兩銀子出來?
就在他左右為難之時,一聲嬌呼從土牆下傳來
“祈翎公子,祈翎公子……”
郭小醉一邊招手一邊跑出鎮口。
“祈翎公子是我們東塔村的救命恩人,沒有他幫忙擋住百越人,我們全都活不了……”
郭小醉與民兵們解釋了一番,民兵也就沒再多加為難,擺了擺手便放祈翎入了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