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之中製作人工智能的各個條件都非常成熟,隻需要將人工智能代碼放在相應的硬件上運行就可以了。
但是洪荒之中不一樣。
要在洪荒之中製作出一個人工智能,得先製作出一個可以運行人工智能的終端。
其中所需要的知識,瀚海如煙,非常地多。
雖然在南京的時候,蘇牧觀看過一些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之類的知識,腦海之中也能將相應的知識找到,但是製作這終端並不是有相應的知識就能夠製作的。
洪荒之中比藍星還多了一個變量,那就是靈氣。
如果生搬硬套藍星之中的計算機終端,不管是矽基計算機還是量子計算機亦或是小說之中的中子計算機、快子計算機、光子計算機等等,自己還得重新設計一套能量係統將其印刻在幻彩流光梭之上。
畢竟幻彩流光梭的能量係統是靈氣回路,想要使用人工智能就必須增加相應的模塊。
當然了,在蘇牧的想法中最好是將所有的知識轉化為靈能計算機的知識——即使用靈氣作為其能源進行運轉計算機。
如此一來便能與幻彩流光梭進行無縫對接。
但使用靈能作為計算機的能量運轉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自己對於靈氣粒子的認知不足,至少沒有電能、光能等等能量足。
而且以自己目前的手段,隻能通過觀測宏觀表象去記錄靈氣的性質,沒辦法通過觀測微觀的手段去搞清楚靈氣粒子的屬性。
如此一來,對於靈氣粒子的認知就存在偏差。
即便宏觀觀測再全麵,蘇牧也不敢百分百確定,微觀層麵的性質與宏觀層麵的一致。
對於這個問題,蘇牧思考了很久的時間。
對比量子計算機和矽基集成電路計算機的模式抄作業,蘇牧還是會的。
在不確定靈能計算機的情況下,直接將能量回路換成靈氣來嘗試,對於蘇牧來說是目前唯一的一個方法。
不過隻是原本控製電流通斷變成控製靈氣的通斷,集成電路板變成了集成靈能板。
不過非常令蘇牧意外的是,靈氣相較於電能,沒了許多相互乾擾的特性,以至於電路板之中的許多穩流、穩壓、抗電磁乾擾等等零件沒了用武之地。
倒是使得蘇牧做出的集成靈能板看起來簡潔了許多。
作為取名廢的蘇牧為其取了一個名字——集成靈能板10
蘇牧通過兩道靈紋,代表0和1,以二進製簡單做了一個控製靈能通斷的程序,至於為什麼不用道文,是因為道文的靈能回路要複雜得多,比較占地方。
將其加載在其中的時候。
第一遍運行,沒問題。
第二遍運行,沒問題。
第三遍運行,也沒問題。
……
當第99遍運行的時候,問題出現了,靈能板直接死機了。
經過排查之後,蘇牧發現了一個令他哭笑不得的事情。
這死機的原因竟然是因為靈能板中靈氣鬱結固化所引起的。
用直白的話來說就是,靈氣輸入大於靈氣輸出,導致靈氣在靈能回路之中固化了。
這是蘇牧怎麼也沒想到的。
靈氣如水,同樣存在固液氣三態。
不過靈氣的固化和氣化並不是受溫度所控製。
而是受其濃度所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