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紳有的賺,朝堂上官員身後的靠山全成了張居正的了。
這才是張居正能把朝堂當做一言堂的原因,士大夫階層全部支持他,自己能力還極為出眾。
朝堂上沒他批準,誰敢放個屁?
張居正為大明續命五十年不對。
張居正一條鞭法貫徹下去,續命一百年完全沒問題。
因為雖然讓士紳賺了物品換銀子的利差,但對百姓來說,好歹是說宰一刀,就隻宰一刀。
而不是被官吏飛來一腳,踹歪米鬥掉下去火耗,或者那些閒的發慌的挨個挑米粒,成色不行的就沒收來的錢。
但很可惜,完全沒能執行下去。
反而讓當時的明朝受到了恐怖的反噬,萬曆這個倔驢說不用,就是不用,若這兩位君臣相得益彰,明朝再續百年輕而易舉。
可惜想當皇帝亞父,沒有當亞父的表率。
想當好皇帝的,又沒有那個能力。
執政初年,萬曆派遣太監去江南地區收稅,因為此時正值小冰河期,糧食本就減產,百姓都成窮鬼了。
再逼就要造反了。
朱翊鈞當然知道哪裡有錢。
大明最富庶的地方。
江南!
占據整個大明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更多的財富。
朱翊鈞派遣的太監剛到江南。
立馬就被乾死了。
士大夫知道你是來收稅的,這誰也接受不了,士大夫不知道什麼家國,士大夫隻知道不交稅能在人間天堂揮霍一生。
而後。
再也沒有太監敢去。
去了就是個死,太監也不傻。
違背朱翊鈞的命令還有一線生機,敢跟士大夫對著乾,必死無疑。
自然。
朱翊鈞也並非蠢貨。
自古財帛動人心,跟太監們討價還價,隻要能收上來稅,皇帝與太監七三分。
太監不去。
朱翊鈞咬牙,五五分!
太監還是不去,最後無奈,朱翊鈞近乎哀求的跟太監說七三分,這才讓一幫心狠手辣,人膽大的太監擼著膀子去江南開乾。
為什麼五五分不去,七三分去了呢?
因為七成是人家太監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麼多錢誰不乾!
至此,萬曆總算是能收上來稅了。
這個稅並非上繳國庫。
而是進皇帝的內帑。
萬曆從內帑裡往外掏了多少銀子,近乎不計其數,動不動就是十萬兩賑災,二十萬兩軍餉。
他那內帑跟聚寶盆似的,無窮無儘。
即便這樣,也才僅僅是江南賦稅的三成。
七成都是太監的。
江南到底多有錢,由此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以江南為國庫,大明能續三百年!
這地方實在太富庶了,富庶到當時整個世界近半數的財產都在這個地方,小小的江南,富可敵球!
萬曆五征,其中緬甸與遼東輸了,其他全勝。
這些征戰的錢也是萬曆從內帑裡往外掏銀子不斷補貼的。
可見他還是想有一番作為。
但官員不想讓他有。
因為嘉靖朝讓老道給謔謔慘了,生怕皇帝有權力,再把文官當提線木偶玩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