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便都低頭,一個個緊張而又忐忑不安,摳著手不吭聲,因為她們幾個人一人一口,都給偷著吃了。
哈哈,七十年代的孩子,還是蠻受罪的。
畢竟對比如今的生活條件水平,誰會因為糟蹋一口飯或者偷吃了什麼東西,而被雞毛撣子狠狠抽屁股?
或者是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還要被暴打一頓?
想想的確是可笑,
不過融入當時那種七十年代的氛圍,沒人覺得日常裡的這個摔碗了偷吃了不是犯錯、不應該被懲罰——沒人會這麼認為。
想一想七十年代孩子們的不易——試錯的成本太大了,因為一口偷吃,都會被父母拆了小身子板。
七十年代出生的男生,十歲八歲時,想必都有偷瓜的經曆吧。
那陣生產隊的西瓜地,都是當寶貝一樣的有專門看管的人,那可是西瓜地,看瓜地的都是壯年的漢子,每日就留守在瓜田,隻是在瓜秧瘋長時,拿著瓜鏟壓壓瓜蔓,其餘的能有什麼活乾?
不用培土不用拔草,更不用像種倭瓜一樣還要負責給母倭瓜花對花。
對花簡單,看這幾長長的倭瓜藤,隻要有一個母花開,那麼四周圍必定跟隨著好幾朵公花同時綻放,
但是,光憑借幾隻小螞蟻,母花怎麼可能授粉充足?
一旦不充足,那,勢必在這小窩瓜隻有中指長的時候,就會萎蔫化掉,長不成十幾斤重的大倭瓜,白折騰瞎耽誤功夫,所以種倭瓜,那必須要給小母花對花。
怎麼對花?
很簡單——把公的花櫻一掐,就剩一個小碗狀態的公花就行,留著花蕊,然後往母花的心裡一扣,便不用管,
這個授粉便是結結實實,最後一個小母瓜便會順利長成十幾斤重的大倭瓜。
不會白瞎。
很輕鬆的,
再說瓜地,隊裡不會派老大爺來看瓜地,還不是不放心?
老大爺距離耳聰目明太遠,可是在瓜窩棚裡一貓,真不是表麵看那麼輕鬆,關鍵是如果偷瓜,還要負責去追。
然而老大爺看瓜地,就等於是稻草人腦袋上掛紅布條,純粹隨著風瞎胡鬨。
那陣的偷瓜,都是小夥伴集結在一起,有拿麻袋的,有拿手電筒的,有站崗放哨,還有挑選瓜的生熟的。
怎麼算熟了,都不用太多參考,光看瓜熟蒂落就行,上手摸瓜皮老繃,有的不光蒂落,還稍微癟進去,那一定是熟透的,毋庸置疑,
而且這種瓜還有個好處,就是輕。
生瓜蛋子是最重的,光有大個頭,摔碎後一看,裡頭是白瓤子,那可就都白搭了。
等於偷瓜任務失敗一半。
偷瓜群體裡,還要有個大力氣的參與。
沒錯,動力氣就是瓜偷成了,麵對後麵看瓜的撒丫子追來,偷瓜的該怎麼迅速逃脫?
這也有講究。
背口袋的力氣再大也無法比看瓜的壯年跑得快,那就找個綠草坑一蹲,不動了。
喜歡重生1976,我在小村當知青請大家收藏:重生1976,我在小村當知青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