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孟獲對南中越來越充滿希望時,遠在吳國的阿會喃已經到達吳國都城武昌,有著蜀漢和孟獲的加持,南中使團一路都很順利,從僰道順長江而下,走走停停不過四五日便到了武昌(今武漢市範圍內),若不是孟獲要求帶著象兵,恐怕兩日不到便可到達武昌。
阿會喃站在武昌的港口,目送著波光粼粼的長江水悠然東去,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感慨。他看著眼前這座繁華的城市,屋舍林立,市集熙熙攘攘,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幸福的笑容。吳國的富饒和繁榮,與他所來的南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南中,山高穀深,交通閉塞,村民們往往需要翻山越嶺,涉過湍急的河流,才能進行日常的出行和物資的運輸。生活的艱苦,使得南中人民習慣了勤勞和堅韌,每一分收獲都來之不易。而在吳國,肥沃的中原土地、發達的水係和便捷的交通,似乎讓這裡的人民天生就擁有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阿會喃深知,正是這樣的差距,激發了主公要改革南中、對外開放的決心。他想要借助與蜀漢和吳國的聯盟,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改善南中的基礎設施,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阿會喃作為使者,肩負與吳國通商的使命,他要在吳國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為南中的未來鋪路搭橋。
在武昌的吳國王宮,阿會喃和他的隨從被迎接得極為隆重。作為南中的使者,他們的到來不僅代表著蜀漢與吳國,也象征著南中與吳國奇怪的聯盟關係。
阿會喃心中充滿了期待與緊張,他知道這一次的會麵至關重要,可能會決定南中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命運。
進入王宮後,阿會喃被引至一間裝飾華麗的大廳。牆上掛著精美的絲綢,地麵鋪著細膩的地毯,廳內擺放著各種金銀器皿和珍奇寶物,顯示出吳國的富庶與奢華。
不久,孫權便在一群文臣武將的簇擁下走了進來。他身著華貴的龍袍,氣宇軒昂,目光如炬,透露出不凡的王者之氣。
阿會喃上前一步,深深一拜,用流利的漢語說道“南中使者阿會喃,奉蠻王之命,特來拜見吳王陛下,願南中與吳國友誼長存,共圖大業。”
孫權微微點頭,示意阿會喃起身,然後用審視的目光打量著他,緩緩開口“聽聞南中之地,山川險峻,民風淳樸,蠻王更是英名神武,今日得見其使者,果然名不虛傳。”
阿會喃心中一緊,知道這是孫權在試探他的誠意和能力,便恭敬回應“吳王陛下過譽了,南中雖小,但民眾一心,願與吳國友善。此次前來,除了表達我們的敬意之外,還有重要事宜相商。”
孫權微微一笑,揮手讓旁人退下,隻留下幾位親信大臣,然後對阿會喃說“既然如此,那就請使者詳細說明來意。”
阿會喃深吸一口氣,開始詳細闡述起來。
“吳王,蠻王早就佩服吳王所為,願與吳王建交,蠻王…”阿會喃還未說完,便被人打斷。
“憑你南中蠻夷也配與我吳國相提並論?”征北將軍朱然嗬斥道
阿會喃轉頭看過去,見吳國有人挑事,自是不虛他。
“將軍此言差矣,”阿會喃慢條斯理的分析起來,“蠻王為季漢皇帝陛下所封,吳王為魏國皇帝陛下所封,同為王屬,為何不可相提並論?何況蜀漢皇帝可比曹家正統多了,將軍以為如何?”
“你…”朱然還想辯駁,卻被大都督陸遜製止。
“既然蠻王有話帶到,我等洗耳恭聽,隻是不知蠻王有何可教我等?”陸遜看向阿會喃,目中閃爍不定。
“蠻王讓我出使吳國,自是來救吳國的。”阿會喃脾氣上來了,也開始胡說八道,你們不是看不起我蠻族嗎?今天我就貶低你等。
“哈哈哈!”聽到這話,吳國上下皆是大笑起來。
“蠻族小兒不識天數。”
“井底之蛙,不過如此。”
嘲諷之聲不絕於耳,但阿會喃一點都不慌。
“若是諸位不信,某家便自去,我南中能與蜀漢分庭抗爭,自是不懼蜀漢,但大王仁慈不願多造殺孽,到時候南中與蜀漢聯合,雖打不過曹魏,但收複一個荊州還是容易的。”阿會喃說完便轉身欲走。
“哈哈哈!使者何必動氣,既是來商量國事的,自然是要多探討。”孫權忙開口挽留。
“若吳王願商量國事,自要拿出誠意,若再辱及我主,卻是無需多言了。”阿會喃聲音擲地有聲。